-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1
刘长卿2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 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少年得志,深受文帝倚重,破格提拔,后因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33岁便英年早逝。2. 刘长卿: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进士,仕途坎坷,于肃宗和代宗两朝先后遭受贬谪。此诗作于他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之时。
【小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关于贾谊的诗句,与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最为接近的一组是( )
【小题3】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描摹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小题4】颔联中,“秋草”、“寒林”、“斜日”等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秋日图。通过描摹景物表达情感,是创作诗词的经典方式。请从“西风”“流水”“烟雨”“青草”“海棠”“杨柳”“庭院”“候馆”“秋千”“扁舟”“鸿雁”“蟋蟀”中任选五个,用一段话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长沙过贾谊宅1
刘长卿2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释:1. 贾谊:西汉文帝时著名的文学家,少年得志,深受文帝倚重,破格提拔,后因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太傅。33岁便英年早逝。2. 刘长卿: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年进士,仕途坎坷,于肃宗和代宗两朝先后遭受贬谪。此诗作于他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之时。
【小题1】下列对诗歌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栖迟”是指像鸟儿那样敛翅歇息,飞不起来。这里形容贾谊遭受贬谪之后怅然落魄,漂泊失意的情状。 |
B.“楚客”既指贾谊,也包括作者与别的凭吊之人,体现出人们对于贾谊悲剧人生感同身受的同情。 |
C.颈联由贾谊被贬,联想到自身的境况。“湘水无情吊岂知”用比喻手法,感叹我在这里凭吊贾谊,天下人不能理解我的用心。 |
D.尾句表面怜君,同时也是自怜,是说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弦外之音是你我均无罪却遭贬,可悲可叹啊! |
A.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李商隐《贾生》) |
B.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王安石《贾生》) |
C.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咏贾谊》) |
D.上书忧汉室,作赋吊灵均。(戴叔伦《过贾谊宅》) |
【小题4】颔联中,“秋草”、“寒林”、“斜日”等意象共同组成了一幅融情于景的秋日图。通过描摹景物表达情感,是创作诗词的经典方式。请从“西风”“流水”“烟雨”“青草”“海棠”“杨柳”“庭院”“候馆”“秋千”“扁舟”“鸿雁”“蟋蟀”中任选五个,用一段话描绘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习题。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颔联“千峰共夕阳”中“共”字用得巧,试做赏析。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移使鄂州次岘阳馆怀旧居
刘长卿
多惭恩未报,敢问路何长。
万里通秋雁,千峰共夕阳。
旧游成远道,此去更违乡。
草露深山里,朝朝落客裳。
【注】唐代宗大历七年左右,诗人刘长卿结束了十年多闲居流寓生涯,以监察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鄂州,在今湖北省鄂城县,是转运使署所在地。
(1)颔联“千峰共夕阳”中“共”字用得巧,试做赏析。
(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题
(2)第三联脍炙人口,分条说说好在哪里。
寻南溪常道士(唐)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第二联同为写景,两句之间有何不同?(2)第三联脍炙人口,分条说说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小题1】诗中的李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概括。
答:
【小题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李中丞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答: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小题1】诗中的李中丞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对他寄予了怎样的情感?试结合诗句概括。
答:
【小题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塑造李中丞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答: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小题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
【小题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死于随州刺史任上。【小题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
【小题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2】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小题1】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
【小题2】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捣寒衣:古人用葛麻编织衣服,衣料僵硬,缝织前需用木杵捶打,使之变软。
⑴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3分)
⑵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3分)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捣寒衣:古人用葛麻编织衣服,衣料僵硬,缝织前需用木杵捶打,使之变软。
⑴使诗人“乡心正欲绝”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并简要分析。(3分)
⑵全诗以“何处捣寒衣”作为结句,请简要赏析作者这样写的妙处。(3分)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小题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小题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登余干古县城
唐·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绿,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江渺渺来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沙鸟不知陵谷变,朝飞暮去弋阳溪。
(注)本诗是刘长卿在唐肃宗上元二年,从岭南贬所北归时途经余干所作。【小题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小题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②?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小题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②?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小题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小题2】有人评论此诗具有“时渐进,情渐浓”的特点,请结合相关意象赏析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