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鸟鸣涧》
- 《送元二使西安》
- 《观猎》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岳阳楼》都属于近体诗。 |
B.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我们学习过他的《春晓》《过故人庄》等诗。 |
C.王维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字摩诘。苏轼评价其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D.宋词按流派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是柳永、李清照和姜夔。《扬州慢》是姜夔的代表作。 |
下列作品集的命名方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韩昌黎先生集》《柳河东集》 |
B.《樊川文集》《王临川集》《白石道人诗集》《易安集》 |
C.《七录斋集》《饮冰室合集》《惜抱轩文集》《震川文集》 |
D.《欧阳文忠集》《王文公文集》《范文正公文集》《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颈联借景抒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 ▲
▲ ▲
(2)本诗最后一句“望君犹伫立”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谈谈其效果。
▲ ▲
▲ ▲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颈联借景抒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
▲ ▲
▲ ▲
(2)本诗最后一句“望君犹伫立”使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谈谈其效果。
▲ ▲
▲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小题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 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 谈笑无还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古代诗歌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至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luòquè):山多大石。
③“市人”是指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们;“野人”此指诗人自己。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两首诗的一二句写景手法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两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至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②荦确(luòquè):山多大石。
③“市人”是指为求名利而奔波的人们;“野人”此指诗人自己。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小题1】两首诗的一二句写景手法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3分)
【小题2】两首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寄荆州张丞相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注】①张丞相:指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此诗时,张九龄已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吏。②艺植:栽植。
【小题1】一首律诗八句共分为四联,每联习惯上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依次称为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写出了在张丞相被贬后,诗人艰难的生活状况。
【小题3】诗歌尾联表达感情时用了哪些的艺术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寄荆州张丞相
王维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
【注】①张丞相:指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此诗时,张九龄已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吏。②艺植:栽植。
【小题1】一首律诗八句共分为四联,每联习惯上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依次称为
【小题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所思竟何在”借用乐府诗语调,用一个反问句开篇,显得情韵绵绵。 |
B.“怅望深荆门”中的“深”字用的十分精当,诗人遥望故人的神情如在眼前。 |
C.“举世无相识”追忆往事,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这一略显夸张之语更强调了张丞相的知遇之恩。 |
D.“终身思旧恩”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赏识自己、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 |
【小题3】诗歌尾联表达感情时用了哪些的艺术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③,报国取龙庭④。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③凤阙:指宫廷。④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③,报国取龙庭④。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③凤阙:指宫廷。④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
C.颈联一反前两联的具体描写,有些晦涩抽象,但不失其流畅自然,“辞凤阙”写出征,“取龙庭”写鏖战,对比中表达爱国之情。 |
D.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苜。
漠漠水田飞白鹭,昉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村野老人和诗人因为位次而起争执,内心不快的诗人想向自然寻找慰藉,但海鸥却不愿亲近诗人。这成了诗人隐居生活的一大遗憾。
【小题2】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试着从绘画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苜。
漠漠水田飞白鹭,昉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王维天宝年间先后在终南山和辋川隐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就作宁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
B.古代诗歌中喜欢使用“空”字。本诗中的“空”字和“夜静春山空”“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 “空”字营造的意境相同,都表现了春日景色的美好。 |
C.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 |
D.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 |
【小题2】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请试着从绘画美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诗情画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早秋山中作【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约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E. 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早秋山中作【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约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寒山转苍翠②,秋水日潺湲③。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④。
渡头余落日⑤,墟里上孤烟⑥。
复值接舆醉⑦,狂歌五柳前⑧。
【注释】①辋川: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②苍翠:深绿色。③潺湲(chán yuán ):水流动的样子。④暮蝉:秋后的蝉,这里是指蝉的叫声。⑤渡头:渡口。⑥墟里:村落。孤烟:炊烟。⑦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在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⑧五柳:陶渊明。这里诗人自比。
【小题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 |
B.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
C.颔联和尾联写人,这两联对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形象的刻画是孤立进行的。 |
D.倚仗柴门,临风听蝉,把诗人安逸的神态、超然物外的情致,写得栩栩如生。 |
A.诗人运用化静为动的手法描绘山景。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
B.全诗物我一体,情景交融,抒写出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
C.诗人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着一“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
D.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也表明了诗人对其放荡行为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