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山中作

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蓠。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疑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他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②尚平:字子平,东汉人。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③陶令:陶渊明。④蛩:蟋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自谦的说法,王维年纪轻轻就名满天下,不是真的无才。此句笔法微婉,旨趣却很明白。
B.颔联两句用了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C.尾联两句写诗人隐居山中,门庭冷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
D.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比喻等。全诗语言含蓄,意味悠长。
【小题2】诗歌颈联常为人称道,请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等,对颈联进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冬夜书怀

王维

冬宵寒且永,夜漏宫中发。

草白霭繁霜,木衰澄清月。

丽服映颓颜,朱灯照华发。

汉家方尚少[注],顾影惭朝谒。

[注]《汉武故事》;颜是驷,不知何许人,汉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丑,陛下既位好少而臣巳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于郎暑。上感其言,撮拜会稽都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意思是说冬夜漫长而又寒冷,诗人辗转反复、难以入睡。
B.“夜漏宫中发”一句以动写静,渲染了冬夜宁静祥和的气氛。
C.诗歌额联描绘了一幅月照霜华,“草白”“木衰”的萧瑟画面。
D.“顾影惭朝谒”一个“惭”字.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羞愤。
【小题2】诗中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王维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注: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②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③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小题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先借陶渊明的桃花源比吕逸人的住处,又写到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一虚一实,将读者引入一个超尘脱俗的境界。
B.“不敢题凡鸟”“何须问主人”,化用典故,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诗人却拉出历史故事标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真挚。
C.颈联吕逸人住处的环境,依傍妩媚青山,近邻淙淙流水,描绘出一派远离尘器、清幽淡然的山间生活图景。
D.“种松皆作老龙鳞”意思是手种之松,树皮开裂得像龙鳞一样;为“多岁月”作补充,显示出吕逸人年事已高的窘境。
【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个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有一年下大雪,穷人都扫雪出来讨饭吃,袁安却闭门而卧,固穷守志。
【小题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颈联中的“句中眼”分别是_____和_____。
【小题2】本诗为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人如何怀友。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各题

山 居 秋 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小题1】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
A.落日残霞
B.老树寒鸦
C.青山绿水
D.红叶黄花
【小题2】《山居秋暝》和《天净沙·秋》的共同之处是
A.描绘相似的秋日景物。
B.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C.展现秋天的缤纷色彩。
D.刻画雨后山村的风光。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① 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美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②。 调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③。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B.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C.“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虫鸣犬吠,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B.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

山居秋瞑

王维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请默写诗中所缺的句子。
【小题2】颈联写“浣女”、“渔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小题3】本诗从哪些角度来表现“静”、“空”之美?
【小题4】揣摩全诗的内容和意境,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扩展成6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 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①晁衡,日本人。开元五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临行前,王维作诗赠别。②鳌(áo):传说中的海中大龟。③孤岛:指日本国。
【小题1】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2】七、八两句中“映”“射”两个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小题1】下列几项对诗歌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祖帐:古代送人远行,在郊外路旁为饯别而设的帷帐,亦指送行的酒筵。
B.作者感情经历了相逢时的欢愉,分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这几个阶段。
C.“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这两句写到环境,表现出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感、落寞感,而“日喜长河急”更加重了心绪的撩乱。
D.“解缆君已遥”,写船快,实则怨船快:“望君犹伫立”,一个“犹”写出了作者犹豫不决的心情。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邢桂州

王维

饶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杨龄。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人游塞

王建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注释)①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②“明珠归合浦”:典出《后汉书》,大意是:原来的官员贪婪,明珠就迁徙到交趾,孟尝到官后,革易前赭,离开的明珠就都回归了。③使臣星:用了《后汉书》的典故,这里用来指邢济。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送邢桂州》先写送别的热烈场景,然后“下”字写出友人乘风泛波,远去洞庭湖的情景。
B.《送邢桂州》颔联中暗红的色调与浩渺的湖海、扬帆的航船构成一幅宏阔壮美的画面。
C.《送人游塞》起笔诗人借雨丝,创设了一种凄迷、朦胧的意境,并以此来衬托离愁别绪。
D.《送人游塞》颔联写了与朋友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赴往的地方,照应了诗的题目。
【小题2】从题材看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情感基调却不相同,请结合每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