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

王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朝廷特招孟浩然任荆州从事,时孟浩然已年近五十,对官场生活毫无兴趣,因此告老还乡,王维故写下此诗送别。②悬知:料想。③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回来。”④老莱衣: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年已七十,还常常穿上五彩斑斓的衣服,装作婴儿来逗父母开心。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春天将要过去,大雁已经北飞;“尽”“稀”两字形象地描绘出春去夏来时节转换的特点。
B.颔联写朋友将要与自己分别,回到南方的郢城家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不舍之情。
C.颈联描写楚地稻苗长势很好,菰米也肥嫩饱满,从中可见对友人的羨慕、追随之意。
D.诗歌采撷“雁”“汉水”“稻苗”“菰米”等多种意象来表情达意,物象看似寻常,却寄寓深远。
【小题2】请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王维诗歌和《香菱学诗》中的一段话,完成下面小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校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 yuán):水流声。也可理解为水流缓慢的样子。②墟里:村落。孤烟:直升的炊烟,可以是倚门看到的第一缕村烟。③值:正遇到。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一位狂人、隐士;诗中是接舆比裴迪。
《香菱学诗》节选

黛玉笑道:“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还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香菱瞧了,点头叹赏,笑道:“原来‘上’字是从“依依’两个字上化出来的。”

【小题1】对《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景,有视觉形象有听觉形象,动静结合。
B.三四句写人,用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隐者的安闲。
C.最后一句“五柳”运用了陶渊明“自号”的典故。
D.本诗炼字炼句,辞藻华丽,与《饮酒》风格迥异。
【小题2】从“上”和“依依”两个词运用的角度,你认为“墟里上孤烟”和“依依墟里烟”哪一句更好?说出一条理由并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①晁衡,日本人。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任秘书监。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若:如何。
【小题1】比较分析“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与《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中写景句的不同。
【小题2】司空图曾评价此诗“语不涉难,已不堪忧”。请概括出“难”的具体内容。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小题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小题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唐)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与____________合称“王孟”。他们的诗大多以描写_________为主要内容。
【小题2】诗中  一词与标题中“晚春”二字相照应。
【小题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小题4】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依据画线句,合理想象,作两段不同的景色描写(各30字以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动。

见逐张征虏,今思霍冠军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释)①张征虏:张飞,三国蜀将;②霍冠军:霍去病,西汉名将。
【小题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反送别诗凄悲的基调,豪情满怀,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格调相似。
B.诗人认为戍守边关,建立军功主要目的是要保卫国家,报效祖国,而非追求功名利禄。
C.诗人借用张飞被封征房将军、霍去病被封冠军侯之典,旨在表达自己渴望出征之愿。
D.尾联写张判官身负长剑,突出其慷慨赴边的英武,诗人高歌相送是对友人出塞的激励。
【小题2】请结合全诗分析“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的作用?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旨在咏叹终南山壮景.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B.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终南山与天帝居所相连接,突显其高峻:与海角相连,彰显其雄阔。
C.颔联写诗人身在终南山中,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感受到了朦胧之美。
D.尾联写为了入山穷胜,作者设想投宿山中人家,隔着深沟大润遥望询问樵夫。“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小题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小题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小题1】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下列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尾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
E.全诗写景优美,借景抒情,营造了一种冷寂忧闷的意境,极富感染力。
【小题2】王维是个知识广泛,多才多艺的诗人。他擅长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也带上了相应的特点。请指出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

王维

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径黎阳,为黎阳所吸引且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而定居。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小题1】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小题2】诗中最后两句蕴含了诗人哪些与为政有关的想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