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 王维(701-761)
- 《鸟鸣涧》
- 《送元二使西安》
- 《观猎》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称②不能荐,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怜君不得意”中由一“怜”字引出,“怜”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况复柳条春”中“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 |
B.颔联写了苏秦只身困于长安、盘资耗尽的窘况;返回时,由于忧愁的煎熬,两鬓又新添了白发。一“尽”、一“新”,两相映照,丘为的凄苦之状与诗人的哀怜之情如在眼前。 |
C.颈联写丘为孤独一人长途返回,太湖畔唯有微薄的家产,生计窘迫。从字句间读者仿佛看到一个步履沉重、心情懊丧的人,低头走向自己的家园,令人产生怜悯的共鸣。 |
D.尾联诗人认为自己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自愧不如孔融,同时于“羞”中寓愤,对于贤才遭弃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
C.第五、六句"直""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 维
天官动将星①,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②,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③,报国取龙庭④。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天官:天上的星官。将星:古人认为中央的大星是天的大将,外边的小星是吏士;大将星摇晃是战争的预兆,大将星出而小星不同出,是出兵的预兆。②刁斗:行军中的工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③凤阙:指宫廷。④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这里借指敌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扣题目,“天官”“将星”点明了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意赅。 |
B.颔联承接首联,描写生动,仿佛可看到赵都督率领大军行进的情形,其中“鸣”字写出了威势,“出”字点明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 |
C.尾联以“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感情,有凄楚之情,是愤激之语,是写赵都督,更是写自己,表达了改变自身现状的想法。 |
D.这首诗与王维以往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虽情真意切,却呈现笔力雄大、意气风发、昂扬向上的格调。 |
冬夜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酒空深港静,枳素广庭闲。
借问衰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境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脩然:自由自在的样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晨间听漏对镜,点明了“对雪”的时间背景,描绘出了清晨的静寂气氛和诗人对镜自照的生动情态,別具风致 |
B.颔联实写所见之景,“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紧扣着诗人“隔牖”听和“开门”看的动作,使人如临其境。 |
C.颈联对雪展开铺写,从天空到地上,有从深巷到广庭,立体描绘出素静的雪境。 |
D.尾联由实入虚,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表达诗人对袁安的关怀和敬仰之情。 |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大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小题1】颔联和颈联是从哪两个方面描写秋日山景的?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小题2】尾联中“王孙”指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空林烟火之景,一个“迟”字,写出天阴地湿、空气潮润,炊烟在雨中迂回飘移、缓缓升起的情景,透露出诗人的闲情逸致。 |
B.颈联写诗人观槿折葵,习养心性,体悟人生之道。“朝槿”,即木槿,因其花朝开暮落,故称。古人常以它象征遗世独立,刹那的美丽,一瞬间成永恒。 |
C.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澹泊自然的心境。 |
D.在这首七律中,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
出塞作(1)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2),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3)。
注释:(1)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2)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吐蕃。(3)霍嫖姚:本指西汉霍去病,这里指崔希逸。
【小题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吐蕃军队正在进行围猎,借写打猎声势之盛,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 |
B.颔联描绘出两幅生动传神的塞上风俗画,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铺垫。 |
C.颈联用白描手法进行勾勒,前句说出击,后句说防御,暗示唐军作战英勇,进军神速。 |
D.尾联写出朝廷要把镶玉的宝剑等珍贵器物,赐给得胜的边帅,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
A.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
B.将军玉帐貂鼠衣,手持酒杯看雪飞。(刘基《北风行》) |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归辋川(注)作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 |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白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①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②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注释)①欻(xū):忽然。②潨( còng):急流。【小题1】下列李白诗歌中,与《望庐山瀑布水(其一)》题材不同的一项是
A.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
B.三门横峻滩,六刺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
C.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
D.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白浪翻长鲸。 |
【小题3】盛唐山水诗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同是歌咏山水,李白与王维的诗风格迥异。请以《望庐山瀑布水(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为例,任选一个角度,比较赏析两人山水诗的风格。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①,不得顾采薇②。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③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①东山客:东晋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②采薇:商末周初,伯夷、叔齐兄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③适,偶然。【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至四句写英灵来投、隐者改志,可见当时士人积极用世的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
B.五至六句点“落第”之题。金门是汉代皇帝召见贤士之地,金门远,则是名落孙山了。 |
C.七至十四句说送别之意。诗人置酒饯行,不舍难离,友人则因落第而与诗人产生了隔阂。 |
D.全诗围绕“落第”“还乡”展开,有劝慰,有惜别,但更多鼓励,整体基调令人振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