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诗歌不属于律诗的是(    )
A.王维《山居秋暝》B.杜甫《登高》C.李白《渡荆门送别》D.高适《燕歌行》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作者是(    )
A.李白B.白居易C.杜牧D.李商隐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小题1】本诗所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______________节。
【小题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传神地表达诗人风雅洒脱的情态。
B.颈联从色彩、空间等角度写景,气势宏阔,又给人高危萧瑟之感。
C.尾联的“知谁健”表达了山水无恙,人事难料的深重的忧虑之情。
D.整首诗前三联对仗工整,抑扬顿挫;尾联,一问一答,意味深长。
【小题3】首联情感的表达曲折多变,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宦游人”心“惊”,中间描“宦游人”眼中美景,尾联归结思乡之情。
B.诗作以云霞、海曙、梅柳、黄鸟、绿苹等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意图。
C.“出”、“渡”、“催”、“转”四字突出了早春景物的变化,使诗歌有了灵动的美感。
D.虽是和诗,但流转自如,色彩互映、声色相衬、动静对照,显示出了娴熟的诗艺。
【小题3】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阐述“偏惊物候新”一句中“惊”字的作用。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与于襄阳书

(唐)韩愈

(1)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2)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3)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之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4)愈虽不材,其自处永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来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小题1】文中第2段中,“先达之士”指_________,“后进之士”指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作者看来,“贤士”未被提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话回答)
【小题3】对“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要在他前面引导,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充分展现。
B.不要替他在前面引导,虽然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C.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虽然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充分展现。
D.没有人做他的引导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会彰显。
【小题4】从文章内容来看,韩愈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5】以课内文章《师说》为例,简要赏析韩愈散文的语言特色。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恨别①

杜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③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所写。②洛城:洛阳。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老”相呼应,悲凉沉郁。
C.颈联中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坐卧不宁,表现了无限情思。
D.整首诗写了个人的遭际,也写了国家的命运,侧重表现个人遭遇。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①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②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③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小题1】白居易,号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广不丈(____________) (2)人心情(____________)
(3)可足于床下(___________)  (4)可言哉(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景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小题5】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表现这一点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 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 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 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 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 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 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 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 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 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而幼孩(__________________) (2)与吾者其亦有类乎?(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小题3】下列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B.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C.以五年为期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5】郭橐驼其人是否真实存在?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注①:蜃气:亦作“蜄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履吐气而成,故称。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B.第三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C.“海暗三山雨”中的“暗”字,还隐喻官场黑暗,友人仕选艰险;“花明五岭春”中的“明”字,是祝福友人仕途柳暗花明,前程似锦。
D.“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受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小题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竞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其中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和“秋声”交代诗人居住的环境。
C.“鲁酒不可醉”中的“鲁”指的是当时诗人所在地——山东,这句诗是说鲁酒不能醉人。
D.第六句“空复情”中“空”的意思是徒劳地、白白地。
【小题2】从结尾来看,这是一首思念之作,请简要说明中间四句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