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1)召供奉翰林(__________) (2)宰惊愧,拜谢曰(___________)
【小题2】子,谪仙人也。( )
A.人名 | B.上升 | C.被贬职 | D.被谪迁 |
A.招聘 | B.同“僻” | C.避让 | D.君主 |
A.因以命之 论时事,因奏颂一篇 |
B.今墓在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C.以所业投贺知章 以激怒贵妃 |
D.亲为调羹 为“饮酒八仙人” |
(1)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小题6】用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一句诗句来概括上文,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7】结合上文,说出“传”的文学样式的特征。
谏太宗十思疏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 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小题1】本文作者______,根据以下释义“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可填写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小题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求木之长(________)者 黜(______)恶
【小题3】解释加点字词
(1)凡百元首(________) (2)承天景命(________)
(3)克终者盖寡(________) (4)简能而任之(________)
【小题4】下列对“十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作者提出,作为帝王,在他计划营造宫殿时,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以尽可能减轻百姓负担,使他们安居乐业。 |
B.帝王担负着治理天下的重任,当他产生骄傲自满时,就应想到自己要像江海那样宽广低下,有能容纳百川的胸怀。 |
C.帝王担心自己偏信谗言邪说,就要想到首先端正自身以便除去邪恶,将要施恩奖赏人时,要警惕不因自己的偏爱而赏错。 |
D.帝王喜欢到郊外去打猎,就要想到最多只能去三次。 |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②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③人君当神器之重
④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退居漫题七首
司空图①
(其一)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注]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起义的动荡,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过了归隐生活。【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第一句情景交融,写诗人观花瓣残缺难以连缀而感伤。 |
B.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听黄莺喧鸣之声不绝于耳,感到很无奈。 |
C.“惜春”既有诗人对春之留恋,又有韶华已逝而自伤,意蕴丰富。 |
D.第三首结句“莫愁”有着蜂回路转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 |
咏怀古迹(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诸葛”句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宗臣”句则扣题,写进入祠堂,瞻望遗像。 |
B.前诗“伯仲”两句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但可惜在指挥若定方面不及萧何、曹参。 |
C.《八阵图》前两句对仗,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
D.前诗将诸葛亮的失败归结于汉朝气数己尽,后诗则惋惜诸葛亮吞吴失计。 |
E.两首诗均将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
刘坦,字德度,南阳安众人也,晋镇东将军乔之七世孙。坦少为从兄虬所知。齐建元初,为南郡王国常侍,寻补孱陵令,迁南中郎录事参军,所居以干济称。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坦为西中郎中兵参军,领长流。义师起,迁谘议参军。时辅国将军杨公则为湘州刺史,帅师赴夏口,西朝议行州事者,坦谓众曰:“湘境人情,易扰难信。若专用武士,则百姓畏侵渔;若遣文人,则威略不振。必欲镇静一州城, 军民足食,则无逾老臣。先零之役,窃以自许。”遂从之。乃除辅国长史、长沙太守,行湘州事。坦尝在湘州,多旧恩,道迎者甚众。下车简选堪事吏,分诣十郡,悉发人丁,运租米三十余万斛,致之义师,资粮用给。
时东昏遣安成太守刘希祖破西台所选太守范僧简于平都希祖移檄湘部于是始兴内史王僧粲应之。邵陵人逐其内史褚洊,永阳人周晖起兵攻始安郡,并应僧粲。 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报复私仇,因合党亦同焉。僧粲自号平西将军、湘州刺史,以永阳人周舒为谋主,师于建宁。自是湘部诸郡,悉皆蜂起;惟临湘、湘阴、浏阳、罗四县犹全。州人咸欲泛舟逃走,坦悉聚船焚之,遣将尹法略距僧粲,相持未决。 前湘州镇军钟玄绍潜谋应僧粲,要结士庶数百人,皆连名定计,刻日反州城。坦闻其谋,伪为不知,因理讼至夜,而城门遂不闭,以疑之。玄绍未及发,明旦诣坦问其故。坦久留与语,密遣亲兵收其家书。玄绍在坐未起,而收兵已报具得其文书本末,玄绍即首伏,于坐斩之。焚其文书,其余党悉无所问,众愧且服,州部遂安。 法略与僧粲相持累月,建康城平,公则还州,群贼始散。
天监初,论功封荔浦县子,邑三百户。迁平西司马、新兴太守。天监三年,迁西中郎长史,卒,时年六十二。子泉嗣。
(节选自《梁书 ·列传卷十九》)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干(_____) (2)堪(_____) (3)同(_____) (4)刻(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遣将尹法略距僧粲,相持未决 |
B.桂阳人邵昙弄、邓道介报复私仇 |
C.焚其文书,其余党悉无所问 |
D.而收兵已报具得其文书本末 |
时 东 昏 遣 安 成 太 守 刘 希 祖 破 西 台 所 选 太 守 范 僧 简 于 平 都 希 祖 移 檄 湘 部 于 是 始 兴 内 史 王 僧 粲 应 之。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湘境人情,易扰难信。若专用武士,则百姓畏侵渔;若遣文人,则威略不振。必欲镇静一州城, 军民足食,则无逾老臣。先零之役,窃以自许。
【小题5】依据全文,概述刘坦的性格特点。
苏武庙
温庭筠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②,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温庭筠,晚唐诗人。②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 |
B.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 |
C.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 |
D.颈联用“逆挽法”,先说“回日”再说“去时”,调整时空顺序,“化板滞为跳脱”,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诗的动荡离合之美。 |
E.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喻,用“茂陵”喻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来。 |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初中学过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小题2】解释加点词语。
(1)名我固当(_____________)
(2)其本欲舒(_____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__)
(4)勖尔植(____________)
【小题3】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驼业种树 | B.非有能硕茂之也 |
C.鸣鼓而聚之 |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本文的真正写作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阴”“阳”两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用在这里确是“奇险”,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
B.《望岳》颈联写景细致,心胸因为山中云气而荡漾,看的目不转睛,直到时已薄暮。 |
C.《登高》中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蕴含了作者深沉的情感。 |
D.《登高》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尾联诗人将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为自己一生艰难坎坷,命运不顺这个根源。 |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①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逢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俱佳,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袁宏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 |
B.颔联正面怀古,一个“空”字使诗人对谢尚的崇敬怀念之情与上联空寂之景交融一起。 |
C.诗中用典,颈联遥想东晋谢尚、袁宏在此地的遇合感慨斯人已渺,美谈不再。 |
D.这首诗不拘泥格律的严谨和语言的藻饰,而是大处落墨情景浑成纯乎天籁。 |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郡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节选自《北齐书·苏琼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_________(2)芝异其对_________
(3)虽矜饥馁_________(4)淮南岁俭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
B.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 |
C.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 |
D.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
A.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
B.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
C.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
D.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且在城邦中矣 |
【小题5】请各举一例,简析苏琼在为人、处事上的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