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退居漫题七首

司空图

(其一)

花缺伤难缀,莺喧奈细听。

惜春春已晚,珍重草青青。

(其三)

燕语曾来客,花催欲别人。

莫愁春已过,看着又新春。

[注]司空图曾亲身经历黄巢起义的动荡,深感唐王朝国势衰危,于是过了归隐生活。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诗第一句情景交融,写诗人观花瓣残缺难以连缀而感伤。
B.第一首诗第二句写诗人听黄莺喧鸣之声不绝于耳,感到很无奈。
C.“惜春”既有诗人对春之留恋,又有韶华已逝而自伤,意蕴丰富。
D.第三首结句“莫愁”有着蜂回路转的情趣,使人看到希望和信心。
【小题2】简析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17 10:04: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七月己丑,帝亲总六军十馀万,次河桥。高欢引军东度。丙午,帝率南阳王宝炬、清河王亶、广阳王湛、斛斯椿以五千骑宿于瀍西杨王别舍,沙门都维那惠臻负玺持千牛刀以从。有牛百头,尽杀以食军士。众知帝将出,其夜亡者过半。清河、广阳二王亦逃归。略阳公宇文泰遣都督骆超、李贤和各领数百骑赴。骆超先至。戊申,贤和会帝于崤中。己酉,高欢入洛,遣娄昭及河南尹元子思领左右侍官追帝,请回驾。高昂率劲骑及帝于陕西。帝鞭马长骛至湖城,饥渴甚,有王思村人以麦饭壶浆献帝,帝甘之,复一村十年。是岁二月,荧惑入南斗,众星北流,群鼠浮河向邺。梁武跣而下殿,以禳星变,及闻帝之西,惭曰:“虏亦应天乎?”帝至稠桑,潼关大都督毛洪宾迎献食。
八月,宇文泰遣大都督赵贵、梁御甲骑二千来赴,乃奉迎。帝过河谓御曰:“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流涕。宇文泰迎帝于东阳,帝劳之,将士皆呼万岁。遂入长安,以雍州公廨为宫,大赦。甲寅,高欢推司徒、清河王亶为大司马,承制总万机,居尚书省。欢追车驾至潼关。
九月己酉,欢东还洛阳。帝亲督众攻潼关,斩其行台薛长瑜,又克华州。
(选自《北史》,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水东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谒洛阳庙,是卿等功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望秦川①

唐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阔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诗人虽出身士族,但仅任县尉之类的小官,经五次考绩,未得迁调。此诗为诗人晚年离别长安,辞官归隐之前所作。
②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此诗中指长安一带;五陵:指长安城郊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
③归欤:语出《论语·公冶长》,孔子周游列国,于陈、蔡等国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传神地点染出来了,传达出诗人离别时分留恋难舍之意。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写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森然凛冽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之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既写出诗人凄冷的心境,也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强烈不满。
E.本诗对秋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致,视听结合,既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笔墨简淡,线条清晰,犹如一幅萧疏散淡的山水画卷,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