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松滋渡望峡中①
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②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③。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④外是荒台。
(注)①刘禹锡被贬出京期间,曾担任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这首诗是他821年赴菱州仕途中所写。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②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③秦灰:秦将白起攻楚时,曾火烧夷陵。④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站在松滋渡,眼前所见的是微微冷雨洒在凌寒的梅花上,意境清冷。 |
B.第二句写作者望向无边的天际,只见雪花飘扬,雪花化水奔涌而来。 |
C.“船从鸟道回”表面从“望”中着墨,实则以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曲折写百姓之苦。 |
D.尾联作者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十二峰和永安宫,想到巫山神女和刘备托孤。 |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②,故因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①曹松是舒州(今安徽潜山附近)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②无雁处;大雁在秋天自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忆归”二字直点诗题,“临高”承接“越王台”,起句平稳,结构严密。 |
B.诗人登高望乡,“休上”表现了纵目不得的无奈,“不易裁”表现情感难以抑制。 |
C.“无雁”写地方偏远,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完全相同。 |
D.颈联出句写晨景,对句写晚景,展示了日复一日唤起作者归思的凄清景象。 |
闲望
吴融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直白,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
C.前四句写闲望所见,青山疏雨、临水野花、芳草蛱蝶、暖沙鸳鸯四组画构成一幅雄奇美丽的山野风景图。 |
D.颈联二句,由新居闲望想到旧山隐居之所,词句之中充满对现在新居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
【小题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望临洮①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注)①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A.诗人运用笔墨简洁,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表现边塞苦寒。 |
B.广袤沙漠上悬着金黄的落日,临洮县城远远地隐现:这幅画面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
C.对于曾在临洮长城征战的将士表现出的豪迈精神与英勇气慨,诗人给予了热情赞美。 |
D.将士白骨杂乱地弃在黄尘弥漫的蓬蒿之间,写这样的场景显然是对“咸言”的回应。 |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权臣令狐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③御筵:喻指帝位。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
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与何奴争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忌念,以及对丈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戎守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之懑之情。 |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
D.为了寄托思念,书法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写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 |
E.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 |
送李卿晔①
杜甫
王子思归日,长安已乱兵。
沾衣问行在,走马向承明②。
暮景巴蜀僻,春风江汉清。
晋山③虽自弃,魏阙④尚含情。
(注)①李晔,唐宗室之后,故诗中称“王子”,时以罪贬岭南。此诗是杜甫送李晔返京时所作。②承明,承明殿,代指长安。③晋山,指山西绵上山,晋文公封赏流亡时的从属,介之推未获提名便隐居于此。④魏阙,指朝廷,语出《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照应题目直叙其事,写诗人前来送别,思归心切得李晔即将返回陷入战乱的长安。 |
B.颔联中“沾衣”指李晔涕泪沾襟,“泪”中既有回京的喜悦,又包含罪贬岭南的委屈。 |
C.“走马向承明”写李晔骑着马向长安疾驰而去,表达了他回归京城的急切心情。 |
D.“暮景巴蜀僻”,是诗人的自况之语,自己暮年时节客居在巴蜀这样偏僻边远的地方。 |
寄韩潮州愈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直言极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潮水:河流名,流经潮州。③篇章:指韩愈赴潮州途中创作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句。④城根:犹城脚。⑤浪西楼:潮州一处楼阁。【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回忆起笔,写诗人的心曾和韩愈同乘兰舟,直达天南潮水的尽头,既表达了对韩愈遭斥逐的不平,也流露出深切的眷念。 |
B.颔联“隔岭”“出关”二词,点出诗人与韩愈之间关山迢递,烘托出互通书信的宝贵。 |
C.颈联“海浸城根老树秋”,写潮州老树盘根错节,饱阅风霜,背城面海,遒劲苍凉,反衬出韩愈被贬谪后孤寂、迷惘的心绪。 |
D.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地设想将来潮州瘴气将一扫而空,楼阁月明,银辉遍洒,一片澄澈,寄托了诗人对韩愈的祝福之意。 |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参、井: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
C.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