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陶渊明,字元亮。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小题1】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小题2】三、四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或下列小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o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写出了洞庭水的境界宏阔。
B.颔联写景渗透着诗人的胸怀,也透露出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不安。
C.颔联境界极大,颈联境界却很小,大小相映成趣,包孕着诗人无限感慨。
D.尾联诗人涕泗横流,只因为自己与亲朋音信断绝,年者多病,孤舟漂泊。
【小题2】诗的开头两句中“昔闻”“今上”有何含意?请根据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
B.此诗前六句全为描写夜晚景物,把月亮升起后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在目。
C.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空间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
D.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这两句的出现使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它们无一不寄寓着诗人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
E.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但这首诗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形成了迥乎不同的风格特色。
【小题2】请简析题目中“倦”的含义以及诗歌藉此表达的诗人情感。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夜作
李昌符
数亩池塘近杜陵,秋天寂寞夜云凝。
芙蓉叶上三更雨,蟋蟀声中一点灯。
迹避险巇翻失路,心归闲淡不因僧。
既逢上国陈诗日,长守林泉亦无能。
(注释)①翻:反而,反倒。②上国:指京师,有时是对国家的敬称。③陈诗日:向朝廷敬献诗文的日子。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首句描写诗人生活的地方靠近杜陵,周围有数亩池塘相伴,与尾句的“长守林泉”一词相呼应。
B.次句写秋意深浓,暮色沉沉,夜云凝滞,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让“寂寞”更加浓重。
C.颔联写诗人深夜时分,独对孤灯,倾听雨打荷叶和蟋蟀鸣叫之声,表现了作者的怡然闲适之乐。
D.前两联主要写景,意象绵密,情蕴景中,为后文张本;后两联叙述议论,抒写胸臆,表明心志。
【小题2】诗的后两联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①武元衡的家乡在洛阳城附近。
【小题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2】这首诗歌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③“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④蒲桃:即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而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建业。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B.三、四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赶路的行人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C.诗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中,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使用“夜夜”“双双”叠词,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D.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仿佛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小题2】有人说“幽怨”是本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简析你读出了哪些“幽怨”之情?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B.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C.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D.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2)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庄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了诗人行程的时间地点以及事由,“落帆”“孤驿”奠定了全诗凄冷孤寂的感情基调。
B.“冥冥”运用叠词形象描绘出黄昏时分阳光欲明又暗的交融状态,与“浩浩”风波一起使漂泊异乡的孤独无形中又深了一层。
C.独夜”“听钟”“未眠”处处点“夕”,处处写夜。在这凄清孤寂的夜晚,诗人只能一夜听钟,含蓄委婉地写出乡思客愁之深。
D.韦应物作诗颇丰,尤善于五言。就此诗而言,诗人将大量篇幅用于写景状物,极尽描写盱眙之能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处。
【小题2】颈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该联的妙处。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夜雪”一词点明时间,引人联想,全诗也围绕这个词展开。
B.“复见窗户明”是月光照射的效果。“夜深知雪重”中的“夜”呼应题目。
C.三四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真切地呈现出一个清宁世界。
D.三四两句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
【小题2】此诗对“夜雪”的描写最大的特点是侧面描写。请问是如何从侧面来写夜雪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注)①这是宋之问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题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②《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与颔联描写诗人在流放途中所见之景,联想“雁过梅岭”的传说,结合自己当前的处境,抒发人如飞雁的感慨。
B.颈联描绘了眼前景色:江潮初落,水面平静;瘴气缭绕,一片迷蒙。恼人的景象,愁杀了这位落魄南去的逐臣。
C.尾联一个“应”,流露出不确定的主观感觉,表现了诗人想要以望梅聊以自慰却又难以实现的忧愁无奈之情。
D.全诗写“愁”,却未着一个“愁”字。尽管如此,读者还是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愁绪满怀,心情悲苦。
【小题2】古人云:“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首诗在抒情上的匠心所在。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