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各题。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①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②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鸟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③“闻道”两句:汉武帝曾命李广利攻大宛,欲至贰师城取良马,战不利,广利上书请罢兵回国,武帝大怒,发使至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两句意谓边战还在进行,只得随着将军去拼命。④蒲桃:即葡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军行”本是乐府旧题,而此诗借汉皇开边,讽玄宗建业。实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B.三、四句描绘夜晚的情况:风沙弥漫,一片漆黑,赶路的行人只听得见军营中巡夜的打更声和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C.诗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中,诗人采用比兴手法,使用“夜夜”“双双”叠词,有烘云托月的艺术效果。
D.诗中写征夫之苦,不采用客观叙述角度,而采用第一人称,仿佛如在眼前,真切感人。
【小题2】有人说“幽怨”是本诗诗眼,你同意吗?请简析你读出了哪些“幽怨”之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04 09:46: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弘景传

①陶弘景字通明,丹阳林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获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②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且永明中求禄,得辄差舛;若不尔,岂得为今日之事。岂唯身有仙相,亦缘势使之然。”

③弘景为人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又尝造浑天象,高三尺许,地居中央,天转而地不动,以机动之,悉与天相会。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

④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⑤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于是于句容之句曲山(___________)    (2)自恒欲之(___________)
(3)老而弥(____________) (4)以机之(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2)沈约为东阳郡守,高其志节,累书要之,不至。
【小题3】第⑤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国 家 每 有 吉 凶 征 讨 大 事 无 不 前 以 咨 询 时 人 谓 为 山 中 宰 相
【小题4】根据文意,概括陶弘景隐居的原因。
【小题5】陶弘景所画的两头牛分别有什么寓意,借此他想表达何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臣闻求木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宜深慎。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节选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则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矣。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以为深诫。陛下贞观之初,孜孜不怠,屈已从人,恒若不足。顷年已来,微有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为,皆取遂意,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休  (福祉)    故其垂拱岩廊 (喻指轻易)
B.凡百元首,承天命 (大)    所言矣  (确实,真实)
C.夫在忧,必竭诚以待下(迫切)    顷年已来,微有放(矜持)
D.虽之以严刑 (督责)    或抑情从谏 (纵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长者   皆欲传万代
B.德不厚思国之治 其语道也必先淳朴抑浮华
C.斯亦伐根求木茂 岂不居万乘之尊
D.载舟覆舟,宜深慎。 欲有为,皆取遂意
【小题3】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第一段提出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用了两个比喻,从正反两个方面喻证积累德行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
B.“谏”有“规过、劝善”的意思,古代专指对帝王、上级、尊长的劝告。“疏”原本有“疏通”之意,后来作为一种公文形式,成了官员向帝王进言,以便使下情上达的进谏奏文,用途较广。
C.选文二第二段指出太宗执政后期“志在嬉游,荒于政事”,并点明其原因是骄傲放纵,做事任性随意,不如早先那样刻苦努力。
D.两篇选文,前者提出为君者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后者提醒太宗不可“恃功自傲,纵情嬉游”,都通过太宗早年、晚年为政态度的对比来强调德行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重要性。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复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乂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程现代汉语。
(1)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2)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不已,将亏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