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江统,字应元,陈留圉人也。统静默有远志,时人为之语曰:“嶷然稀言江应元。”与乡人蔡克俱知名。袭父爵,除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帝不能用。未及十年,而夷狄乱华,时服其深识。转太子洗马。在东宫累年,甚被亲礼。及太子废,徙许昌,贾后讽有司不听宫臣追送。统与宫臣冒禁至伊水,拜辞道左,悲泣流涟。都官从事悉收统等付河南、洛阳狱。付郡者,河南尹乐广悉散遣之,系洛阳者犹未释。都官从事孙琰说贾谧曰:“所以废徙太子,以为恶故耳。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谧语洛阳令曹摅,由是皆免。及太子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后为博士、尚书郎,参大司马、齐王冏军事。冏骄荒将败,统切谏,文多不载。迁廷尉正,每州郡疑狱,断处从轻。成都王颖请为记室,多所箴谏。以母忧去职。服阕,为司徒左长史。东海王越为兖州牧,以统为别驾,委以州事,与统书曰:“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统举高平郗鉴为贤良,陈留阮修为直言,济北程收为方正,时以为知人。寻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永嘉四年,避难奔于成皋,病卒。
(节选自《晋书·江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B.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C.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D.此等皆可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德施永世/于计为长 |
A.夷狄,古代称西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中原人士之外的边民。 |
B.东宫原为古建筑,多为太子住处,借指代太子;如《陈情表》中的“当侍东宫”。 |
C.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主要列举死者的德行,如《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 |
D.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变成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
A.江统正直敢谏。他忧虑氐、羌之乱而进《徙戎论》不被接纳,后来先后担任齐王冏军事和做成都王颖的记室,依旧多所箴谏。 |
B.江统忠诚重义。太子被废离开许昌,他送行到了伊水,被收付洛阳狱中,后来由孙琰向贾谧说明事理才被洛阳令曹摅释放。 |
C.江统识微见远。虽然孟观出兵平乱擒住氐帅齐万年,他建议朝廷宜采取怀柔安抚的策略,虽此论不被接纳,但后来他却深得当时人信服。 |
D.江统知人善荐。东海王司马越担任兖州牧时委任他为别驾,他向司马越推荐郗鉴、阮修、程收等人才,被赞有“知人”之能。 |
(1)东宫故臣冒罪拜辞,涕泣路次,不顾重辟,乃更彰太子之德,不如释之。
(2)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辟荀慈明;下车,辟孔文举。贵州人士有堪应此者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三四句“人已没”和“水犹寒”今昔对比、虚实对照,斯人已逝,唯余易水寒冷彻骨如昔,表明荆轲不畏强权、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已不再流传、光耀后世令人叹惋。
【小题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高宗时任过武功主簿、侍御史等。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 |
B.首句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同时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 |
C.“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 |
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 |
【小题2】李岩认为:“‘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你认为本诗最后两句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这两句既指吐蕃入侵以来的情况,又是对时局的高度概括。
【小题2】诗家认为“寂寞壮心惊”一语关情,这一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小题1】下列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岁暮”二字,在直观上有一种“岁云暮矣多北风”的凄凉之感,给全诗定了一种低沉的调子,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 |
B.“还用兵”之“还”字,有仍然之意,说自己虽避地西蜀,暂得一席安身之所,没想到这里仍有战争。虽是平常用字,却耐人咀嚼。 |
C.颔联警策生动,前句写雪岭,后句写江城;前句写吐蕃,后句写唐军;两句写作者亲见亲闻;一远一近,概括而形象地写出吐蕃来势之猛和在社会上引起的震动。 |
D.颔联中“烟尘”、“鼓角”运用了比喻手法,写战争的烽烟笼罩了雪岭,鼓角声声也震动了江城。 |
【小题2】诗家认为“寂寞壮心惊”一语关情,这一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吏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惠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明山宾,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绍,隐居不仕,宋末国子博士征,不就。
山宾七岁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经传,居丧尽礼。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齐始安王萧遥光引为抚军行参军,后为广阳令,顷之去官。义师至,高祖引为相府田曹参军。梁台建,迁治书侍御史,掌治吉礼。时初置五经博士,山宾首膺其选。迁北中郎谘议参军,侍皇太子读。天监十五年,出为持节、督缘淮诸军事、征远将军、北兖州刺史。普通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加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东宫新置学士,又以山宾居之,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后刺吏检州曹,失簿书,以山宾为耗阙,有司追责,籍其宅入官,山宾默不自理,更市地造宅。昭明太子闻筑室不就,有令日:“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闻构字未成:今送薄助。”
山宾性笃实,家中尝乏用,货所乘牛。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惠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节选自《梁书·二十七卷·列传第二十一》,有删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服阕,州辟从事史;兄仲璋婴痼疾,家道屡空,山宾乃行干禄。
(2)初,山宾在州,所部平陆县不稔,启出仓米以赡人。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雪诗
张孜①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②泥四壁。
到处爇③红炉,周回下罗幕。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张孜:晚唐诗人,②椒:植物名,古人需以椒末和泥涂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③爇: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写出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发营造了氛围。 |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燕红炉”“下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场面令人愉悦。 |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一句,思巧妙精当。 |
E.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调喻诗中的佳作。 |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
长安退将
项斯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
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翠眉”和“红脸”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古代女子以翠黛画眉,“红脸”即“红颜”,二者都代指美女。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长安退将
项斯
塞晚冲沙损眼明,归来养病住秦京。
上高楼阁看星坐,著白衣裳把剑行。
常说老身思斗将,最悲无力制蕃营。
翠眉红脸和回鹘,惆怅中原不用兵。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塞外”泛指长城以北地区,“冲沙”指塞外多风沙,风卷沙石,势如奔马。 |
B.“归来养病住秦京”,意思是退伍归来养病住在唐代的都城“秦京”,“秦京”指今天的北京。 |
C.“星坐”即为“星座”,写作者夜晚登上高楼看看太空中的星星。 |
D.唐朝军队穿白色衣服,平民穿黑色衣服,作者虽然生病退休仍希望穿上黑色衣服重反战场,握剑而行。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李孝伯,高平公顺从父弟也。父曾,少以郑氏《礼》、《左氏春秋》教授为业。郡三辟功曹,并不就。道武时,为赵郡太守,令行禁止。并州丁零数为山东害,知曾能得百姓死力,惮不入境。
孝伯少传父业,博综群言,美风仪,动有法度。从兄顺言之太武,征为中散,谓顺曰“真卿家千里驹也”。迁秘书奏事中散,转散骑侍郎、光禄大夫,赐爵魏昌子。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迁北部尚书。以频从征伐规略之功,进爵寿光侯。
真君末,宋文帝闻车驾南伐,遣其弟太尉、江夏王义恭率众赴彭城。太武至彭城。宋徐州刺史武陵王骏遣人献酒二器、甘蔗百挺,并请骆驼。帝明旦遣孝伯至小市门,骏亦使其长史张畅对。孝伯曰:“主上有诏诏太尉、安北,可暂出门,欲与相见。今遣赐骆驼及貂裘杂物。”畅曰:“‘有诏’之言,何得称之于此?”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孝伯风容闲雅,应答如流,畅及左右甚相嗟叹。帝大喜,进爵宣城公。
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景穆曾启太武,广征俊秀,帝曰:“朕有一孝伯,足理天下,何用多为?假复求访,此人辈亦何可得?”其见贵如此。或有言事者,孝伯恣其所陈,假有是非,终不抑折;及见帝,言其所长,初不隐人姓名,以为己善。故衣冠之士,服其雅正。自崔浩诛后,军国谋谟,咸出孝伯。太武宠眷,有亚于浩,亦以宰辅遇之。卒之日,远近哀伤焉。孝伯美名,闻于遐迩,李彪使江南,齐武帝谓曰:“北有李孝伯,于卿远近?”其为远人所知若此。
(节选自《北史·李孝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B.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C.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D.孝伯曰/卿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纵为邻国之君/何为不称诏于邻国之臣/又何至杜门绝桥/既开门/畅屏人却仗出/受赐物/ |
A.“从”指堂房亲属,从父年长于父者称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从伯即堂伯,从叔即堂叔。 |
B.《左氏春秋》是我国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春秋三传”。 |
C.“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即今山东省所在区域,又称齐鲁。 |
D.“爵”即爵位,是一种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授予,可世袭。 |
A.李孝伯少承父业,为官多有功勋。他少年时继承父业,博通各家著述;担任赵郡太守,丁零不敢入境骚扰,担任北部尚书,征战规划谋略有功。 |
B.李孝伯善于言辞,声名播于远近。李孝伯与张畅相见时应答如流,张畅及左右很是赞叹;李彪出使江南,齐武帝特意向他问起孝伯。 |
C.李孝伯不隐人善,品德典雅方正。李孝伯让人充分发表意见,即使说得不对,也不加指责;等见到皇帝,说起别人长处,他从不埋没别人姓名。 |
D.李孝伯深受赏识,执掌军国大权。太武帝夸赞说,有一个李孝伯,便足以治理天下;崔浩被杀后,李孝伯执掌政事,太武帝以宰辅之礼待他。 |
(1)委以军国机密,甚见亲宠,谋谟切秘,时人莫能知。
(2)孝伯体度恢雅,明达政事,朝野贵贱,咸推重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全诗融写景、怀古、议论于一体,气势雄浑,酣畅淋漓,流畅自然。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①云山皆北向,二陵②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③。
(注)①三晋:古晋国,春秋末韩、魏、赵三家分晋,故有此称。②二陵:指崤山南北二陵,据左传载,崤山南陵是夏帝皋的陵墓,北陵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③指白衣送酒的典故,晋代王弘遣白衣使者送酒给陶渊明。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歌题目点出写作的时间、事件和目的,这是一首登临兼应酬的诗。 |
B.首联交代了望仙台是由汉文帝修建的,详细描写了在望仙台所见的景色。 |
C.颔联表面写了望仙台景色的变化,实际上是作者在感慨历史的变迁。 |
D.第五句与李白“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抒发的感慨一致。 |
【小题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新 凉
[宋]徐 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 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凉”是心理感受,两首诗都通过视觉形象,化无形为有形,构成诗中的“图画”,以渲染凉爽的气氛。
【小题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题稚川山水
[唐]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①,隔水青山似故乡。
新 凉
[宋]徐 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 ①秋风思:晋人张翰被齐王同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秋风起,思吴中家乡菰菜、鲈鱼,遂命驾而归。
【小题1】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戴诗前两句写稚川山水予人一种美感,后两句则进一步,写出稚川山水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受。 |
B.徐诗首句主要通过视听结合来表现新凉——水满秧齐、水清叶绿,而凉意便自然而生;次句一“穿”字、一“低”字,颇见雕琢之工。 |
C.戴诗写诗人五月暑天向晚憩息于“松下茅亭”,那江中汀洲,与云齐平的树木,色调苍苍,为后文思乡做铺垫。 |
D.徐诗运用比喻手法,写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地啼鸣,突出清凉的怡人。 |
【小题2】两首诗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自 题①
白居易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②。
傍看③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尊④酒,兼无愁可销。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②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③傍看:在别人看来。④尊:同“樽”,酒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全诗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通过对江州为官生活的描绘,含蓄地表露了诗人细腻的心迹。
【小题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自 题①
白居易
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
热月无堆案,寒天不趁朝②。
傍看③应寂寞,自觉甚逍遥。
徒对盈尊④酒,兼无愁可销。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谪江州司马时所作。②趁朝:上朝,这里指到庭办公。③傍看:在别人看来。④尊:同“樽”,酒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老”字表明诗人做官时间很长,经受挫折之多,官场处事老道,心理已经成熟。 |
B.颔联描写诗人在江州司马任上,一年四季文案不多,还可以不用到庭办公,生活自由。 |
C.颈联“傍看”与“自觉”对比,突出了诗人不甘寂寞,努力寻求逍遥自在的生活情趣。 |
D.尾联表明,诗人本欲用酒来排解心中忧愁,却恍然发现,喝酒反而加重空虚寂寥之感。 |
【小题2】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