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幕。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张孜:晚唐诗人,②椒:植物名,古人需以椒末和泥涂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③爇: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出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发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燕红炉”“下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场面令人愉悦。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一句,思巧妙精当。
E.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调喻诗中的佳作。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6 12:3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韦应物①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芷②侣,扁舟不系与心同。③
【注】①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诗人离开长安到滁州担任刺史,途中来船从洛水到巩县入黄
河。②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③《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却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邀游。泛若不系舟,虚而遨游者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从诗歌的题目可知,诗人乘船途中看到洛水流入黄河,河洛汇流之景让他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之作,寄给他从前一起共事的官员朋友。
B.首联由广处入景写河洛河畔秀美的风光。青山夹着绿水一路向东,东南山势越发陡峭逼仄,与黄河相通,视野随舟行逐渐开阔,水面也更宽广。
C.随着诗人视觉的不断变化,模糊的“寒树”和忽明忽暗的“夕阳”在“乱流”和“远天”的映衬下,也动了起来,化静为动。
D.安史之乱已过去二十年,伊洛河畔孤村依旧萧条,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诗人由历史沉思转入欣赏黄河之景。
E. 韦应物的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中也有涉及时政和民生疾苦的地方。本诗中虽有济世之情,却只能无奈对宦场旧友抒发。
【小题2】本诗蕴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