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幕。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注)①张孜:晚唐诗人,②椒:植物名,古人需以椒末和泥涂墙壁,取其温暖芳香。③爇:烧。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开头两句写出长安冬天冰天雪地的情景,为后面情感的抒发营造了氛围。
B.“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分别用“到处”“周回”来修饰“燕红炉”“下罗幂”,极写室内的温暖。
C.“醉唱玉尘飞”两句,写豪贵人家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征歌逐舞、纵情酣饮,场面令人愉悦。
D.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照应开头“鸟雀难相觅”一句,思巧妙精当。
E.全诗用了三分之二的篇幅虚写豪贵人家的宴饮,描写生动逼真,色彩秾丽,不失为调喻诗中的佳作。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9-06 12:37: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主讳纬,武成皇帝之长子也。帝幼而令善,及长,颇学缀文,置文林馆,引诸文士;而言语涩呐,无志度,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夫尝交语。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奏事者,虽三公、令、录莫得仰视。皆略陈大旨,惊走而出。每灾异寇盗水旱,亦不自贬损;唯诸处设斋,以此为德。雅信巫觋,解祷无方。
初,琅邪王举兵,人告者误云库狄伏连反,帝曰:“此必仁威也。”又斛律光死后,诸武官举高思好堪大将军,帝曰:“思好喜反。”皆如所言,遂自以策无遗算,乃益轿纵。宫掖婢皆封郡君。宫女宝衣玉食五百余人。一裙直万匹,镜台直千金。竞为变巧,朝衣夕弊。承武成之奢丽,以为帝王当然。乃更增益宫苑,造偃武修文台。其嫔嫱诸院中起镜殿、宝殿、琦瑁殿,丹青雕刻,妙极当时。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邺下。所爱不恒,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暖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又为胡昭仪起大慈寺,未成,改为穆皇后大宝林寺。穷极工巧,运石填泉,劳费亿计。人牛死者,不可胜纪。狗则饲以梁肉,马及鹰犬有“仪同、郡君”之号。鹰之入养者,稍割犬肉以飼之,至数日乃死。又于华林园立贫穷村舍,帝自弊衣为乞食儿。又为穷儿之市,躬自交易。尝筑西鄙诸城,使人衣黑衣为羌兵,亲率内参临拒,或实弯弓射人。自晋阳东巡,单马驰鹜,衣解发散而归。又好不急之务,曾一夜索蝎,及旦,得三升。特旁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当势者因之,贷一而责十焉。赋敛日重,徭役日烦,人力既殚,帑藏空竭。乃賜诸佞幸卖官,或得郡两三,或得县六七,各分州郡。于是州县职司多出富商大贾,竞为贪纵,人不聊生。自邺都及诸州郡,所在征税,百端俱起。凡此诸役皆渐于武成,至帝而增广焉。然未尝有帷薄淫秽,唯此事颇优于武成云。
初,河清末,武成梦大蝟攻破邺城,故索境内蝟膏以绝之。识者以后主名声与蝟相协,亡齐征也。又妇人皆剪剔以著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翦落,危侧,当走西也。”又为刀子者,刃皆狭细,名曰尽势。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 。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然则乱亡之数,盖有兆云。
(选自《北史•本纪•卷八》,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幼而令善 令善:才德美好
B.以此为德 修:修养修行
C.凡此诸役皆于武成 渐:熏陶影响
D.于四远 被:覆盖传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诸文士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
B.奏事者 闻道也固先乎吾
C.宫女宝衣玉食五百余人   假舟楫非能水也
D.马及鹰犬有“仪同、郡君”之号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叙述后主在处理突发祸患时,只在各处设置斋戒,同时笃信巫术,但对禳求凶害却束手无策,初步刻画了一个治政能力平庸的君主形象。
B.后主承袭武成帝的奢靡,后宫花费惊人;又大兴土木,更新和添加偃武修文台。不爱惜物力,不体恤百姓,日后导致国家败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C.文章体现了史家直书特点,既交待后主少时良善、成人爱学写文章、有一定策算能力的事实,也记载了其奢靡无度、征收重税、卖官鬻爵的荒唐。
D.本文叙述了后主的生活与治政情况,所选材料能较好反映传主的性格特点与治政能力,文简事丰,剪裁合理,体现了传记体史书写作的传统特色。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暖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宠私昵狎,未尝交语。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
(2)特爱非时之物,取求火急,皆须朝征夕办,当势者因之,贷一而责十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䜣,字元盛。父崇,冯跋吏部尚书。崇曰:“此子之生,相者言贵,吾每观,或未可知。”遂使入都为中书学生。太武幸中书学,见而异之,指谓从者曰:“此小子终效用于朕之子孙。” 因识眄之。帝舅阳平王杜超有女,将许贵戚,帝曰:“李䜣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 勿许他贵也!”遂劝成婚。文成即位,䜣以旧恩亲宠,迁仪曹尚书。出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称之。䜣上疏求于州郡各立学官,使士望之流,衣冠之胄,就而受业。书奏,献文从之。以䜣政为诸州之最,加赐衣服。自是遂有骄矜自得之志,受纳人财物,商胡珍宝。兵人告言。
尚书李敷与䜣少长相好,每左右之。或有劝以奏闻,敷不许。献文闻罪状,槛车征䜣,拷劾抵罪。敷兄弟将见疏斥,有司讽以中旨嫌敷兄弟之意,令䜣告列敷等隐罪,可得自全。䜣深所不欲,且弗之知也,乃谓其女婿裴攸曰:“吾与李敷,族世虽远,情如一家。在事既有此劝,昨来引簪自刺,以带自绞,而不能致绝。且亦不知其事。”攸曰:“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䜣从其言。又赵郡范檦具列敷兄弟事状, 有司以闻, 敷坐得罪。诏列䜣贪冒应死,以纠李敷兄弟,故免。百鞭髡刑,配为厮役。未几而 复为太仓尚书,摄南部事。用范檦陈策计,令千里之外,户别转运,诣仓输之。使所在委滞,停延岁月。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道路群议曰:“畜聚敛之人, 未若 盗臣。”䜣弟左军将军璞谓曰:“范檦善能降人以色,假人以辞,未闻德义之言, 不早绝之, 后悔无及。”䜣不从,弥信之,腹心事皆以告檦。献文崩,䜣迁司空,范檦知文明太后之忿䜣, 又知内外疾之,太和元年,希旨告䜣外叛。文明太后征䜣至京师, 言其叛状。䜣曰:“无之。” 引檦证䜣。䜣慨然曰:“吾不用璞言,自贻伊戚,万悔于心, 何嗟及矣!”遂见诛。
(选自《北史•李䜣传》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B.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C.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D.何为/为他死/敷兄弟事衅可知/有冯阑者先/为敷杀/其家切恨之/但呼阑弟问之/足可知委/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是指臣子向帝王进言的文书,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帝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称呼,如“表”、“疏”等。
B.胡是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或西域各民族的泛称,一般称呼与胡人相关的物品常冠以“胡”字,如胡床、胡服。
C.髡是我国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是以人格侮辱的方式对犯人施加的惩罚。
D.摄在文中是“统管”之意,它还有代理官职的意思,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假”、“转”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䜣生有贵相,与众不同。太武帝亲临中书学时,见到李䜣,认为他不同寻常,将来能为自己的子孙效劳。
B.李䜣善于理政,重视教育。他在相州任刺史时,因为政清廉,深得百姓称颂;曾上书请求在各州郡设立学校,被献文帝采纳。
C.李䜣为保自全,出卖朋友。他在囚禁期间,听从女婿劝告,捏造李敷犯罪事实,揭发检举,因此得以免去死刑。
D.李䜣一意孤行,终遭陷害。他没有听从弟弟李璞的劝诫,依然信任范檦,最终因范檦告发而被诛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李䜣后必官达,益人门户,可以妻之,勿许他贵也!
(2)百姓竞以货赂,各求在前,于是远近大为困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