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夜咏怀①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老母病逝,在护送灵柩过衡阳时又接到好友柳宗元去世的消息。诗人闻讯异常悲痛,写下许多悼友之作,《岁夜咏怀》即是其一。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一反常情,写自己多年来坎坷,不得意,即使新年来临也不会有新的希望了。
B.颔联将“昔”与“今”,“同游者”与“有几多”进行对比,蕴含着对岁月无情的伤感。
C.颈联说自己闲居、自由自在,只一味想长寿;表面写自己的颓伤,实是饱含愤激。
D.尾联写年年春色皆同,幽居也如此;实指春天有没有无所谓,体现了诗人的淡定。
E. 此诗表面上写诗人的平静、闲适,甚至有些颓伤,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诗人极端的苦闷。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试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4-09 11:02: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夫石
(唐)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
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望夫山
(宋)陈造
亭亭碧山椒,依约凝黛立。
何年荡子妇,登此望行役。
君行断音信,妾恨无终极。
坚诚不磨灭,化作山上石。
烟悲复云惨,仿佛见精魄。
野花徒自好,江月为谁白?
亦知江南与江北,红楼无处无倾国。
妻身为石良不惜,君心为石那可得?
(注)①诗人于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政治上备受打击和迫害,长流远州,思念京国的心情一直很迫切,此诗即借咏望夫石寄托这种情怀。②山椒:山顶。③荡子:外出不归的男子。④行役:出门在外,这里指外出的男子。⑤红楼:泛指华丽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所居。⑥良:实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为七言绝句,全诗紧扣题目,通篇在“望”字上做文章;陈诗为古乐府诗,通过细致的外形描写与问答,深入揭示女子的苦痛心情。
B.刘诗第三句,“几千载”突出苦恋之执着;末句“初望”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只似”“初望”,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与深切。
C.陈诗中,望夫女子自问自答,诉说自己的丈夫外出,音信断绝,自己抱恨无极,精诚不灭,而化成石头,接着又转入写景,渲染气氛。
D.陈诗起首四句,不仅写出了眼前望夫石的外形,同时又将当年望夫女子的容貌与心情灌注入石像中,从而起到了既写人又写石的作用。
【小题2】两首诗在表现望夫女子的不幸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试简要说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刘禹锡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注) ①黄丞相:西汉时贤相黄霸,受汉宣帝信任,两次出任颍川太守,清名满天下。②柳士师:柳下惠。士师,狱官。《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因“直道事人”三黜。③桂江:漓江,此处指柳宗元将要前往的柳州。④连山:指诗人所往之地连州。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一、二句以叙事起,勾画出诗人和朋友屡遭挫折的经历,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B.诗人巧妙地以典明志,“事异”两字,带有自嘲的口气,暗含对当政者的不满和牢骚。
C.“名惭”意为自己声名比不上柳士师,表现了诗人仕途不顺声名不显,心情失落。
D.“并”“尽”二字有情有致,描绘出两位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影荒郊、翘首仰望之景。
E. 诗人以“回雁”“哀猿”反衬离别之情,诗境也变而凄厉了,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小题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柳永名作《雨霖铃》的结句。比较这首诗的尾联和《雨霖铃》的结句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