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①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②翁,谁知尧与跖③ !
(注)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③跖:春秋时期率盗匪数千人的大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亭午时分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蛻”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E. 这是一首古体诗,诗题“古风”,在这首诗中指许由所代表的古代贤人的风骨。
【小题2】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6-01 01: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 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小题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即康乐公谢灵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 与:结交,交好。
B.不能之于怀 喻:比方。
C.万物之旅也 逆:迎接。
D.古人烛夜游 秉:拿着。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犹不能不之兴怀 ②大块假我文章
③及其所既倦   ④会桃花芳园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相同B.两个“以”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小题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清新疏朗,一扫雕词琢句的浮艳之风。
B.《兰亭集序》表达上多直抒胸臆,读来情韵绵邈;而《春夜》一文则多间接的借景抒情。
C.从修辞上看《春夜》多用典,如“惠连”“金谷酒数”,《兰亭集序》则有引用的运用。
D.从文体上看二文都属于书序,且《春夜》是典型的骈文,而《兰亭集序》则骈散结合。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小题5】请用“/”为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断句。

太史公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讥刺而已也。汉兴以来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