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注)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大火,星名,《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句“歇”字用得精妙,生动地刻画出自然界花草树木枯萎的情景。
B.首联即用秋天的典型景象来照应题目中的“早秋”,一是花草调零,二是大火星出现了。
C.颈联的“绕”和“飞”字,采用了比拟的手法,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D.尾联以水喻情,其手法与情感内涵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相同。
E.这首律诗条理清晰,前两联写太原的早秋之景,后两联则着重于抒发情感。
【小题2】“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两句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其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该诗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此时好友元稹去世,作者体弱多病,官务清闲。
【小题1】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
C.尾联中“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只是为了说明老翁怕冷。
D.“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
E. 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
【小题2】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①(节选)

李白

吴会②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③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④。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④寂历:凋落疏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吴会” 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清”写出了秋风的清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小题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西阁夜
杜甫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766年,诗人移居菱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诗写于移居西阁时。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E. 诗歌前四句写西阁夜景,景致清新雅致;后四句感时伤怀,虑时危,忧盗贼。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泊岳阳楼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好汉,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
C.首联到颔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以浩瀚开篇,继写冷风寒灯,衬托出悲怆之感。
D.本诗重视炼字,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也注重对偶,如中间两联十分工整,不仅上对下,还有句内对。
E. 本诗城砖顿挫,有跌宕之致。如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小题2】《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的一位亲戚。杜甫曾把草堂转给吴郎居住。院内有一枣树,吴郎住下后有筑篱护枣之举。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采用了因果倒置句式,前句的“西邻”即后句的“妇人。
B.颔联前句用设问的方式强调“困穷”是妇人来打枣的根本原因。
C.穷妇人到吴郎家打枣本来就怀着恐惧的心情,所以,作者希望吴郎不但不要制止,反而应该对她亲切、和善一些。
D.诗人严肃地责备吴郎插上篱笆防止妇人来打枣的做法,认为他这样做是“多事”,不能这样提防穷妇人。
E.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思想深刻,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人民性。
【小题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吴郎的?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
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 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 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彻,字广达,朔方岩绿人也。彻性刚毅,有器干,伟容仪,多武艺。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亲信,寻拜殿中司马,累迁奉车都尉。武帝时,从皇太子西征吐谷浑,以功赐爵同昌县男,邑三百户。宣帝即位,从韦孝宽略定准南,每为先锋。及淮南平,即授淮州刺史,安集初附,甚得其欢心。
高祖受禅,加上开府,转云州刺史。岁余,征为左武卫将军,及晋王广之镇并州也,朝廷妙选正人有文武才干者为之僚佐,上以彻前代旧臣,数持军旅,诏彻总晋王府军事,进爵齐安郡公。时蜀王秀亦镇益州,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明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上令卫王爽为元帅,率众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李充言于爽曰:“突厥每侵边,诸将辄以全军为计,莫能死战。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爽从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计,请与同行。遂与充率精骑五千,出其不意,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潜草中而遁。以功加上大将军。沙钵略因此屈膝称籓。未几,沙钵略为阿拔所侵,上疏请援。以彻为行军总管,率精骑一万赴之。阿拔闻而遁去。及军还,复领行军总管,屯平凉以备胡寇,封安道郡公。开皇十年,进位柱国。及晋王广转牧淮海,以彻为扬州总管司马,改封德广郡公。
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后出怨言,上闻而召之,入卧内赐宴,言及平生,因遇鸩而卒。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十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B.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C.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D.由是突厥胜多败少/所以每轻中国之师/今者沙钵略悉国内之众/屯据要险/必轻我而无备/精兵袭之/可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太子: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亦称作“皇储”,皇帝其他的儿子则称“皇子”。
B.爵: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
C.可汗:蒙古与突厥等游牧部落中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类似汉语的天子或皇帝。
D.上疏:用书面形式向君主或高官陈述意见。常见的还有“表”,如《出师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彻作战勇敢,理政有方。李彻在平定淮南时,每次都充当先锋;平定淮南后,他负责安抚刚刚归顺的人,很得他们的欢心。
B.李彻为人正直,受到赏识。朝廷选拔正直的人任晋王的僚佐,晋王因李彻是前代旧臣,曾掌管军旅之事,就让他总管晋王府的军事。
C.李彻屡立战功,加官进爵。李彻在征讨吐谷浑时,因战功被赐爵位;后来在与突厥沙钵略可汗的战斗中,因战功加升为上大将军。
D.李彻出其不意,大破突厥。李彻在与突厥的战斗中,非常赞成李充的建议,与李充率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将沙钵略可汗打得落荒而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谓侍臣曰:“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其见重如此。
(2)左仆射高颎之得罪也,以彻素与颎相善,因被疏忌,不复任使。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柘(zhè):一种树。
下列选项中,与诗歌内容不符的两项是
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宁静,没有恃强凌弱、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寄托了诗人的理想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渌”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生活非常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C.尾联写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是神态、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并侧面烘托出“我”流连忘返的心情。
D.本诗末尾用一“熟”字写“西坡瓜豆”,描绘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E. 晚春是山中忙碌的季节,然而诗人却只字不言农忙而着墨于写宁静,由宁静中见农忙。景中有情,景外有人,在晚唐绮丽纤弱的诗风中,这诗给人以清新健美之感。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诗歌描绘了秋日________时分的边地境况,其中“吹角罢”“射雕还”分别从__________角度和__________角度描写了戍边军士的生活场景。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