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小题2】李商隐咏花,以细腻传神、用事不着痕迹著称,结合全诗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咏牡丹的。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之二
李商隐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①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阳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②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注:①玉盘:传说南海有一种美人鱼,离开她的主人时,托着玉盘哭泣,泪水都化作了珍珠。②《前溪》是指南朝江南一带流行的一种歌舞。【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咏牡丹的咏物,诗人李商隐所咏的是道路中所见被风雨吹损的残花。 |
B.李商隐遣词用事的才华在本诗中尽显,诗歌颔联选用“玉盘”“锦瑟”两个意象,使用移情法恰如其分的写出赏花人和牡丹之间的深厚情谊。 |
C.颈联写出牡丹生长的哀红满地的园圃笼罩着重阳节登高思亲的愁绪,今非昔比,一年一年的蓬勃生机化为重阳的尘埃。 |
D.前溪一句,诗人用比拟的手法表现前溪蜿蜒回环,像舞者婀娜的看着牡丹的残花,表现出惜花之情。 |
E.颔联对仗工整,进泪”对“惊弦”、伤心数”对“破梦频”,强调牡丹为风雨所败、风雨摧残牡丹使赏花人夜不能寐。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前人认为,“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丁亥岁作①
罗 隐
病想医门渴望梅②,十年心地仅成灰。
早知世事长如此,自是孤寒不合来。
谷畔气浓高蔽日,蛰边声暖乍闻雷。
满城桃李君看取,一一还从旧处开。
(注)①本诗写于晚唐之时,此时的科举考场腐败,科举考试被权贵把持。作者年少时才华出众,后却屡举进士不第。②渴望梅: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曹操)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句中的“病想医门”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而“渴望梅”则运用典故表明此愿望的落空。 |
B.第二句中的“十年心地”写作者为科举考试付出的艰辛努力,“仅成灰”则体现出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的压抑心情 |
C.颔联写出了作者虽然早就知道世事如此,但却不愿同流合污,从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 |
D.颈联运用想象,描绘了在谷畔气浓之日,虽然权贵把持科举考试,但作者自己却仍然考取功名后的宏大场面。 |
E.本诗是一首讽喻诗,对晚唐的科举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其语言与白居易的讽喻诗一脉相承,明白如话。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秋杪江亭有作”说:时值秋末,诗人在江亭看景观物,有感而作。诗的内容紧扣诗题。
【小题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秋杪江亭有作①
刘长卿
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世情何处澹,湘水向人闲。
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扁舟如落叶,此去未知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后,前往南巴的途中。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选用“寂寞”一词,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写作这首诗歌时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 |
B.“江枫秋气斑”写了江枫经霜变红的过程,但因内心愁苦,作者丝毫感受不到自然之美。 |
C.颔联触景生情,诗人由眼前舒缓闲适的湘水引发联想,对不公正、险恶的世情感慨万分。 |
D.尾联中作者由“扁舟”联想到自己被贬放逐的现状,用“落叶”表达了回归故乡的愿望。 |
【小题2】诗歌的颈联为什么要写“孤雁”和“千万山”?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2)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宣帝时,突厥摄图请婚于周,以赵王招女妻之。然周与摄图各相夸竞,妙选骁勇以充使者,因遣晟副汝南公宇文神庆送千金公主至其牙。前后使人数十辈,摄图多不礼,见晟而独爱焉,每共游猎,留之竞岁。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两箭与晟曰:“请射取之。”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摄图喜,命诸子弟贵人皆相亲友,冀昵近之,以学弹射。其弟处罗侯号突利设,尤得众心。而为摄图所忌,密托心腹,阴与晟盟。晟与之游猎,因察山川形势,部众强弱,皆尽知之。时高祖作相,晟以状白高祖。高祖大喜,迁奉车都尉。
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仍恐染干惊惧,先遣晟往喻旨,称述帝意。染干听之,因召所部诸国,奚、室韦等种落数十酋长成萃。晟以牙中草秽,欲令染干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染干遽嗅之曰:“殊不香也。”晟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染干乃悟曰:“奴罪过。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特以边人不知法耳,赖将军恩泽而教导之。将军之惠,奴之幸也。”遂拔所佩刀,亲自芟草,其贵人及诸部争放效之。乃发榆林北境,至于其牙,又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广百步,举国就役而开御道。帝闻晟策,乃益嘉焉。
五年,卒。帝深悼惜之,赂赠甚厚。后突厥围雁门,帝叹曰:“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晟好奇计,务功名。性至孝,居忧毁瘠,为朝士所称。贞观中,追赠司空、上柱国、齐国公,谥曰献。
(节选自《隋书·长孙晟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
B.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
C.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做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
D.大业三年/炀帝幸榆林/欲出塞,外陈兵耀武/经突厥/中指于涿郡/ |
A.“牙”指将军之旗,也指军队主将所在位置或官署,在这里指的是突厥王庭。 |
B.“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情况下指升职,而“左迁”、“迁谪”则指的是贬官。 |
C.“娼赠”指在别人办丧事时赠送的财物,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对家属的安慰。 |
D.“司空”于西周始置,为虚衔,无实职,一般只用于加授给年高望重的大臣。 |
A.长孙晟通达聪慧,能文善武。高祖一接触长孙晟即赞叹他武艺超群,多有韬略,预言他定会成为名将。 |
B.长孙晟把握时机,侦查地形。他先主动与处罗侯结盟,后借游猎之机查看突厥地形,搜集到不少情报。 |
C.长孙晟足智多谋,宣示国威。他借染干召集部落聚会,用除草之计来震慑他人,使御道开辟十分顺利。 |
D.长孙晟屡建功勋,甚得圣眷。由于在与突厥打交道时表现突出,他获得皇帝赞赏,死后仍被皇帝惦念。 |
(1)晟乃弯弓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而双贯焉。
(2)奴之骨肉,皆天子赐也,得效筋力,岂敢有辞?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晚次湖口有怀(节选)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纷纷落无数。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
B.首句是即景抒情,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
C.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
D.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发出阵阵叫声,让诗人难以入眠,增添了许多愁情。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E. 整首诗层次清晰明了,首叙古迹形胜,次写想象之景,后直抒怀古情思。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公安县怀古①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②。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①本诗作于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深秋。是年夏,吐蕃进犯灵武、邠州,京城震动。杜甫因好友严武去世,便离开蜀地到荆楚一带的公安县暂住。②此二句主要写了三国时刘备君臣的关系及吕蒙的战绩。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构思精巧,用笔着力表现出“山野”之“旷 ”,“江水”之“深”。 |
B.颔联中,“催”字将深秋季节里昼短夜长的自然情状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
C.颈联“用典”,主要表现出了刘备君臣的和睦关系以及吕蒙的赫赫战功。 |
D.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全诗八句四联,对仗工整,颇显诗人的诗律功底。 |
【小题2】本诗与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塞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高适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李益诗中的一个“尽”字,写出了将士对战争的怨恨和绵绵不尽的乡愁。
【小题2】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塞上听吹笛 夜上受降城闻笛
高适 李益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小题1】下列对两首唐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高适诗将《梅花落》笛曲的听觉转为梅花飘落的视觉,从边地无梅引发对故乡梅的联想。 |
B.李益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沙似雪”“月如霜”,写出了边塞环境的险恶和荒寒。 |
C.高适诗中的“牧马”“羌笛”“梅花”等意象传达了战场紧张压抑的气氛和将士的思乡之情。 |
D.高适诗中的一个“满”字,既隐含着全体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洋溢着盛唐的豪情。 |
【小题2】这两首唐诗都是边塞诗,都写了征人思乡的内容,所用的抒情方式有何相同之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沉浸酿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縻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代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拥有、占有 |
B.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捐:花费、消耗 |
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 明:阐明、表明 |
D.忘己量之所称 称:相当、相称 |
A.方今圣贤相逢 | B.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
C.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 D.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 |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满楼,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小题1】这首诗熟练描绘了月圆之夜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2】本诗尾联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满楼,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小题1】这首诗熟练描绘了月圆之夜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2】本诗尾联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