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小题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小题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6-03-22 09:59: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独不见

沈佳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①卢家少妇郁金堂:萧衍《河中之水歌》曰:“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含香。”②辽阳:在今辽宁省境,为当时边防要地;下句的白狼河(今名大凌河),即在这里。③丹凤坡:指长安。传说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善吹箫,引来凤凰集于城上,后来称京城为丹凤城。④流黄:一种帷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借用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这恰如李白诗言:“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B.开头两句“郁金堂”、“玳瑁梁”描绘女主人公的闺房之美。第二句中的“海燕双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海燕相互依偎的情态。
C.颈联承接颔联中的苦苦相“忆”,思妇在京城苦苦思忆丈夫,哪曾想夫婿音讯断绝,思妇在京城满怀担忧,惴惴不安。
D.尾联构思新颖,先写主人公愁苦至极的内心独白,再写其不胜愁苦而迁怒于明月,意境较前人开拓一步,增添了抒情色彩。
【小题2】本诗言愁有“深文隐蔚,余味曲包”之感,作者是如何表现主人公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的大好山水。
【小题1】下面对这首是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上句渲染了一片流水落花的暮春景象,深叹春光易逝,岁月无情;下句将代指春光的“东风”拟人化,不是东风送我还,而是我送春归去。
B.颔联进入正题,写“春夕”,写得极为精粹。诗人造语新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创造出一种曲折幽深的意境,不愧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C.颈联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遥想故园,望眼欲穿,思乡念亲,忧心如焚,连年累月,无心翻书,揽镜自照,白发满头。诗人内心愁苦,溢于言表。
D.“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这两句暗用典故,写故乡五湖风光优美,表达了自己将归隐田园的愿望。
E.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对暮春之夕特定情景的描绘,缘情写景,因景抒情,诗中没有直接点出思乡,而一片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后四句直抒心曲,感情真切,凄婉动人。
【小题2】颔联手法精妙,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