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小题1】从体裁上看,本诗属于 诗。【小题2】第1、2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
【小题3】有人说这首诗的第3、4两句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①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②,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③者斩焉,彗④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⑤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鸣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注释:①庭实:原指将贡品或礼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赏。这里是指将竹子种植在庭院中,随时观赏。②殄瘁:枯萎凋谢的样子。③篚:竹制的盛器。④彗:扫帚。这里作动词。⑤封:培土。
【小题1】作者以竹的□□、□□、□□、□□的特点比喻君子之德。【小题2】庭院中的竹子“枝叶殄瘁,无声无色”的原因是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小题3】“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这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
【小题4】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在庭院中种竹子的人,大多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
B.相国死了以后,他的故居捐赠出来,给人居住。 |
C.本文以“竹似贤”一句,统领全文,娓娓道来。 |
D.本文从多方面写“养竹”的方法,内容详实丰富。 |
E.作者在长安的居所,原是关相国私人住宅的东亭。 |
F.“见贱俗人之目”意思是,被低贱的俗人所见。 |
咏 风
[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春 思
[宋]方 岳
春风多可①太忙生㈡,长共花边柳处行。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注)⑴“多可”即“多所许可”,这里是随和的意思。⑵“生”,句末语气词,无实义。“与”,替,帮。【小题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方岳《春思》第四句中的“又”字为例,加以赏析。
【小题2】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刻画风的形象所运用了的艺术手法的同与异。
终南别业①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①别业:别墅。②南山陲:即终南山麓。(1)赏析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背景: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小题1】诗中与“约后期”照应的诗句是?
【小题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反问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
B.颔联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的情景。 |
C.尾联中“君”指的是梦得,“陶然”是舒畅快乐的意思。 |
D.尾联通过雄奇浪漫的想象,描绘了一幅有色有味的秋日共醉图。 |
长门怨(其二)
李白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秋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1) 诗中“愁”的内涵是什么,试作说明。答:
(2) 简要分析“长愁”二字在本诗前两句中具体如何体现。
答:
(3)古人评此诗“独照”二字“无理而妙”,试作具体说明。
答:
秋词 行秋
(刘禹锡) (徐玑)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嗾:“教唆”的意思。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情感基调却略有不同,刘诗的情感基调是 ,徐诗的情感基调是 。(2分)
(2)请简析刘诗后两句的艺术手法和徐诗整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意在强调的是(4分)
(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 | 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 | 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宏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小题1】有人认为此诗全靠一个“空”字将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请以诗的前两联为例,对此作简要分析。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王维,晚年吃斋奉佛,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①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就全诗来看,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