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
意在强调的是(4分)
( )
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
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0-06-27 03:31: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就《六经》言,《诗》又首之。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于时六义始刓矣。“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尽善,又过于李焉。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①刓:磨平,被削弱。②覙缕: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以古今歌诗之义    陈:陈述
B.心所者 蓄:积存
C.及豚鱼 微:小
D.尽尽善 工:擅长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2)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小题4】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己尚病,况他人乎?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小题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B.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C.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D.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妍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尚,况他人乎病:认为是毛病。
B.文章为时而著合:应当,应该。
C.知吾吾,率以诗也罪:怪罪,谴责文章。
D.小则以诗相勉穷:家里没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得罪了权贵豪强,但是妻子儿女依然理解、支持他。
B.白居易自幼聪慧,十五六岁就立志苦学,后因勤学苦读而未老先衰。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了诗歌的社会功效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既专注于科举考试,也酷爱写诗,他写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常常受到朋友的称赞。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
⑵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