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 矩形的性质
- 矩形性质理解
- 利用矩形的性质求角度
- 根据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求线段长
- 根据矩形的性质与判定求面积
- 利用矩形的性质证明
- 求矩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 矩形与折叠问题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 矩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 菱形的性质
- 菱形的判定
- 菱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 正方形的性质
- 正方形的判定
- 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综合
- 四边形综合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B.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C.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等,但不互相垂直平分 |
D.矩形、菱形、正方形都具有“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
有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如图(1),将它折叠,使AD边落在AB边上,折痕为AE,如图(2);再将∠A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为MN,如图(3).如果AD=4cm,MD=1cm,那么DB= cm.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AD>AB),点O位于边BC上,点E位于边AB上,点F位于边AD上,将纸片沿OE、OF折叠,点B、C、D的对应点分别为B′、C′、D′.

(1)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若点B′在OC′上,则∠EOF的度数为 ;(直接填写答案)
(2)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若∠B′OC′=20°,求∠EOF的度数;(写出必要解题步骤)
(3)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若∠EOF=x°,则∠B′OC′的度数为 .(直接填写答案,答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1)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①所示的方式折叠,若点B′在OC′上,则∠EOF的度数为 ;(直接填写答案)
(2)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②所示的方式折叠,若∠B′OC′=20°,求∠EOF的度数;(写出必要解题步骤)
(3)将长方形纸片ABCD按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若∠EOF=x°,则∠B′OC′的度数为 .(直接填写答案,答案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
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
,
分别落在
轴、
轴上,连接
,将纸片
沿
折叠,使点
落在点
的位置,
与
轴交于点
,若
,则
的长为( )

















A.![]() | B.![]() | C.![]() | D.![]() |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长方形OABC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6,0),B(6,4),D是BC的中点,动点P从O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O→A→B→D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0<t<13).

(1)①点D的坐标是(___,___);
②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 (用t表示);
(2)写出△POD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OD的面积等于9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在OA上运动时,连接BP,将线段BP绕点P逆时针旋转,点B恰好落到OC的中点M处,则此时点P运动的时间t=___秒.(直接写出参考答案)

(1)①点D的坐标是(___,___);
②当点P在AB上运动时,点P的坐标是(___,___) (用t表示);
(2)写出△POD的面积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OD的面积等于9时点P的坐标;
(3)当点P在OA上运动时,连接BP,将线段BP绕点P逆时针旋转,点B恰好落到OC的中点M处,则此时点P运动的时间t=___秒.(直接写出参考答案)
如图,矩形OABC中,OA=4,AB=3,点D在边BC上,且CD=3DB,点E是边OA上一点,连接DE,将四边形ABDE沿DE折叠,若点A的对称点A′恰好落在边OC上,则OE的长为( )


A.![]() | B.![]() | C.![]() | D.1 |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4,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E处,且CE与AB交于F,那么S△ACF为( )


A.12 | B.15 | C.6 | D.10 |
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处,折痕为EF,若∠ABE=25°,则∠EFC'的度数为( )


A.122.5° | B.130° | C.135° | D.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