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结论:①;②;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点的边上,,求证:.
当前题号:2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中,相交于点.

(1)求证:
(2)若,求出的长度.
当前题号:3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已知: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MN过点O,且MN∥BC,分别交AB、AC于点M、N.OD⊥AB,OE⊥A
A.
(1)求证:OD=O
B.
(2)若O为MN的中点,判断△AB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为线段上一动点(不与点重合),在同侧分别作等边和等边交于点交于点交于点,连接.下列五个结论:①;②;③;④DE=DP;⑤.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如图1,点分别是等边上的动点,点从顶点向点运动,点从顶点向点运动,两点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相同.
(1)连接交于点,则在运动的过程中,的大小发生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如图2,若点,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上运动,直线交点为,则的大小发生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当前题号:6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在“学本课堂”的实践中,王老师经常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提问)王老师在课堂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图1,在Rt△ABC中,∠ACB=90°,∠BAC=30°,那么BC和AB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互动生成)经小组合作交流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小华代表第3小组发言:AB=2BC. 请你补全小华的证明过程.
证明:把△ABC沿着AC翻折,得到△ADC.
∴∠ACD=∠ACB=90°,
∴∠BCD=∠ACD+∠ACB=90°+90°=180°,
即:点B、C、D共线.
(请在下面补全小华的证明过程)
(2)受到第3小组“翻折”的启发,小明代表第2小组发言:如图2,在△ABC中,如果把条件“∠ACB=90°”改为“∠ACB=135°”,保持“∠BAC=30°”不变,若BC=1,求AB的长.

(能力迁移)我们发现,翻折可以探索图形性质,请利用翻折解决下面问题.
如图3,点D是△ABC内一点,AD=AC,∠BAD=∠CAD=20°,∠ADB+∠ACB=210°,则AD、DB、BC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课后拓展)如图4,在四边形ABCD中,∠BCD=45°,∠BAD=90°,∠ADB=∠CDB=60°,且AC=1,
则△ABD的周长为   .
当前题号:7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已知,则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1)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如图①,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L,CE⊥直线L,垂足分别为点D、
A.证明:①△ABD≌△CAE;②DE=BD+CE。
(2)组员小刘想,如果三个角不是直角,那结论是否会成立呢?如图②,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9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
如图,ABCD相交于点O,且OAB的中点,ACBD.求证:OCD中点.
当前题号:10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