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 简单机械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质量为48kg的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提起,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200N;若用该滑轮组将重57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时,不计绳重和滑轮轴摩擦、绳子的伸长,(g=10N/kg),则()


A.前、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 |
B.后一次绳端拉力做的功为1380J |
C.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是40N |
D.前一次绳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 |
如图所示杠杆, O是支点,中间挂一重物G,如果在杠杆的另一端M处加一个力F使杠杆平衡,且要求所加的力要最小,则这个力( )


A.应沿MQ方向 | B.应沿MP方向 |
C.应沿MN方向 | D.可沿任意方向 |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______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1)在图中画出鱼线对钓鱼竿拉力F2的力臂l2;
(2)钓鱼竿属于__________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如图所示,将同一重物用甲、乙两种机械举高(绳子与滑轮摩擦不计),甲的机械效率为η甲,乙机械效率为η乙,且η甲∶η乙=7∶5,则分别使用这两种机械时的拉力之比F1∶F2=__________。若甲、丙两滑轮完全相同,提升的重物也相同,则F1________F3 ,若丙的机械效率为η丙,则η甲______η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如图所示是一种起重机的简图,用它把质量为4×103kg的货物G匀速提起。(取g=10N/kg)已知:AB=10m,BC=1.5m,CD=0.5m。(起重机本身重力不计)问:

(1)吊起货物时,为使起重机不翻倒,其右边至少要配一个质量mo为多大的物体?
(2)如果起重机的脚B、C分别往左侧移动1米,则起重机的稳定程度增加,最多可起吊货物的质量多少吨而不会翻倒?

(1)吊起货物时,为使起重机不翻倒,其右边至少要配一个质量mo为多大的物体?
(2)如果起重机的脚B、C分别往左侧移动1米,则起重机的稳定程度增加,最多可起吊货物的质量多少吨而不会翻倒?
人在踮脚时主要靠腓肠肌收缩,如图所示。若某人的重量为500N,MO=2N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每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


A.125N | B.250N | C.500N | D.1000N |
如图所示,AOB为一杠杆(自重不计),O为支点(OA<OB,OD=OA),在A端悬挂一重物G,那么()


A.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一定是省力的 |
B.在C点用力不可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
C.在B点用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沿竖直方向最省力 |
D.在D点悬挂一个与G完全相同的物体能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点挂4个钩码如图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小军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左端下倾。那么他应将杠杆右端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画有均匀的格子,当在A点挂4个钩码如图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一种方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b) (c) .
(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 (选填实验序号),
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 /J | 机械效率 /%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0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a) | (b) | (c)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b) (c) .
(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两次实验数据 (选填实验序号),
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