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电功和电功率
- + 简单机械
- 杠杆及其五要素
- 简单机械与功的综合题
- 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 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
- 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 杠杆的应用
- 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 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 力臂的画法
- 杠杆的分类
- 杠杆的平衡条件
- 增大或减小机械效率的方法
- 机械效率的计算
- 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
- 机械效率
- 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 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
- 斜面及其工作特点
- 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 功和能
- 机械能
- 内能
- 核能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木板和木板上的人通过滑轮组静止于空中,已知滑轮A的质量mA和滑轮B的质量mB均为5kg,木板质量M=10 kg,人的质量m=30kg,不计摩擦与空气作用力。各个滑轮两侧的细绳(不计质量)均处于竖直状态,求此时人拉绳的力为多大。(g=10N/kg)

如图所示,轻质滑轮组恰处于静止状态。甲、乙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质量比是4∶5。不计阻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静止时,甲、乙受到的合力都为零 |
B.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的重力之比为3∶5 |
C.乙如图放置与甲叠放在乙上放在水平地面时相比,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4 |
D.甲如图放置和甲浸没在水中时,甲受到的拉力之比为ρ甲/(ρ甲-ρ水) |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和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表中的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得出结论后小明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于是用另一滑轮组做了第四次实验(如图乙)并将数据记录如下:
比较实验1和实验4,小明发现虽然所挂钩码相同,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同,这是因为两次实验所用滑轮的重力不同,于是小明得出另一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滑轮的重力有关.但小华认为小明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还不够合理.请简要说明小华的理由:
.
.
实验次数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 距离/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 机械效率 |
1 | 2 | 8 | 0.8 | 24 | 83.3% |
2 | 4 | 5 | 1.5 | 15 | A |
3 | 6 | 10 | B | 30 | 90.9% |
(1)在表中的
A.B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得出结论后小明进一步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于是用另一滑轮组做了第四次实验(如图乙)并将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 机械效率 |
4 | 2 | 5 | 1 | 15 | 66.7% |
比较实验1和实验4,小明发现虽然所挂钩码相同,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同,这是因为两次实验所用滑轮的重力不同,于是小明得出另一结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滑轮的重力有关.但小华认为小明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还不够合理.请简要说明小华的理由:
.
.

一人师傅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所示,汽车车厢高度h=1.5m,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重为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____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一个实验用的电动机与电流表串联后接在6V的直流稳压电源上,闭合开关后电动机并没有转动,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A,检查发现电动机轴上的齿轮被卡住了。排除故障后,让电动机带动轻负载转动,这时电流表的读数为1A,由此可以求出:电动机线圈电阻是 ,电动机的机械效率是 。
如图所示,在杠杆AOB的A端挂一个重为GA的物体,B端挂―个重为GB的物体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AO=BO,杠杆自身重力不计,则()


A.GA=GB | B.GA<GB | C.GA>GB | D.无法判断 |
深圳市政府投巨资于民生工程,对一些小巷实施景观改造。施工中,一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摩擦及绳重(如图所示)。若工人在5s内将泥桶匀速提高2m.求:(按格式写出计算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人拉绳子的力为多大?
(2)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功为多少?
(3)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工人拉绳子的力为多大?
(2)工人使用滑轮组时做的功为多少?
(3)拉力的功率为多少?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小明同学共进行了3次试验,实验时所用的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格长5cm,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______ _________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______ _________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