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甲酸的分解产物,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甲酸(HCOOH)的熔点为8.6℃,能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对甲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
猜想1:H2和CO2;猜想2:CO和H2O。
(设计实验)20℃时,推测甲酸的状态,根据你的推测从图甲装置中选择_____(填字母)装置对甲酸进行加热。为加快分解速率,实验小组加入了催化剂,反应后将分解产物通入图乙装置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C处瓶内出现大量水珠,F处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为_____。
(交流拓展)资料表明,不同条件下,甲酸的分解产物不同,猜想1和猜想2均能成立。据此小新对甲酸的分解产物又提出新猜想:猜想3:H2O和CO2;猜想4:CO和H2。经讨论认为无需进行实验就能确定猜想3和猜想4都错误,理由是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它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克,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

(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__________。
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
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
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__________;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__________。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取用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
C.过滤除杂D.倾倒液体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稀释浓硫酸
B.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C.实验研究的是电磁感应现象
D.实验的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科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H2O、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铜,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戊B.甲→丙→乙→戊→丁
C.乙→甲→戊→丙→甲→丁D.乙→甲→丙→戊→乙→丁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其中实验操作或装置有错误的是(  )
A.取粉末状固体B.收集氧气
C.蒸发结晶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比较合适的测量工具是()
A.有毫米刻度的学生用尺
B.有厘米刻度的三角板
C.有厘米刻度的皮卷尺
D.以上三种工具都适合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__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厘米3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4 厘米,2.24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2厘米B.2.127厘米C.2.13厘米D.2.15厘米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