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 实验技能
- 估测
- 长度的测量
- 体积的测量
- 面积的测量
- 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
- 单位换算
- 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 特殊测量方法
- 误差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
-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 常用仪器的名称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 实验步骤的探究
-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 实验室的安全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酸、碱、盐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氯碱工业”生产的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1)本实验通过碱石灰增加的重量来测定 CO2 的质量,要称量的装置是________。(填“D”“E”或“D、E”)
(2)如果不用装置 C,会导致实验结果________。
(3)小金同学选择了一种溶液,不仅能够检验而且还能够除去碳酸钠,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工业上常用纯碱和石灰石作为原料制备烧碱,首先需要将含碳酸钙的石灰石制成熟石灰。现工厂要制得 7.4 t 的熟石灰,需要含 80%的碳酸钙的石灰石多少吨?_____
下列每个实验都有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地方,请用文字指出:

A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D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CuO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实验中CuO样品的质量为15g,样品中CuO反应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U形管中干燥剂足量且吸收完全,该小组经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反应前 | 反应后 |
①B装置的质量/g | 45.5 | 43.9 |
②C装置的质量/g | 100.5 | 103.2 |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H2 |
B.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
C.完全反应后B中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
D.选用第①组数据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
媒体上有一些所谓的“科学”报道,常用个例或看似存在因果关系的事实作为依据,具有很大迷惑性,科学的态度必须分析其证据是否可靠?因果关系是否符合逻辑?而不是轻易地接受和传播。如为了获取新药疗效的证据,早期常采用简单的对照实验,即让实验组服用新药,对照组不服,但是采用这种方法,病人病情好转有可能是由于心理因素起了作用。
为了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单盲实验”法,即给实验组病人服用新药,对照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与真药外形相似但无任何作用),但两组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1)“单盲实验”的结果可能还会因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偏差。为了使研究者对两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更加客观,目前采用更严格的“双盲实验”法,即________。
(2)由于存在病人自愈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该组实验对象应如何处理?________。
(3)有统计显示,每年冰淇淋销量上升的同时,溺水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 据此有人推理得出:吃冰淇淋会带来溺水死亡的风险。对于这样的因果推论,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
为了排除心理因素的影响,研究者采用“单盲实验”法,即给实验组病人服用新药,对照组病人服用“安慰剂”(与真药外形相似但无任何作用),但两组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
(1)“单盲实验”的结果可能还会因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预期不同而产生偏差。为了使研究者对两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更加客观,目前采用更严格的“双盲实验”法,即________。
(2)由于存在病人自愈以及心理因素等影响,最好的做法是再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对该组实验对象应如何处理?________。
(3)有统计显示,每年冰淇淋销量上升的同时,溺水死亡的人数也会增加, 据此有人推理得出:吃冰淇淋会带来溺水死亡的风险。对于这样的因果推论,你觉得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取一定量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请根据题目回答: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丙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要得出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含量,需要准确称取的数据是_____。
(3)根据以下原因计算,可能导致结果偏大的是_____(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 D.氧化铜没有完全被还原 |
某初中科学实验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稀硫酸溶液 | 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CuO粉末 |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 D.温度计上显示的室温读数为25.68℃ |
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或实验现象的记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
C.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水浇灭 |
D.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
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15厘米=15厘米×![]() |
B.2.5米3=2.5×1 000=2 500分米3 |
C.0.05米=0.05米×1 000=50毫米 |
D.16米=16×![]() |
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经过自己的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小明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请你分析测量结果填入下表(填:“偏大”或“偏小”)
操作 | 测量结果 |
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身高 | _____ |
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 | _____ |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 _____ |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