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
A.五百人议事会 | B.公民大会 | C.元老院 | D.民众法庭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每九天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一般提案,则举手表决;有关选举和放逐事宜,就采用抽签或投票方法表决。
——《古代雅典的民主》
材料二:在希腊雅典的伯里克利时代,所有妇女以及12.5万奴隶、4万外国侨民没有公民权利。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
——《古代雅典的民主》
请回答:
⑴当时雅典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⑵哪两位政治家在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⑶结合上述材料,对该制度做一个评价。
材料一:(雅典)公民大会每九天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一般提案,则举手表决;有关选举和放逐事宜,就采用抽签或投票方法表决。
——《古代雅典的民主》
材料二:在希腊雅典的伯里克利时代,所有妇女以及12.5万奴隶、4万外国侨民没有公民权利。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
——《古代雅典的民主》
请回答:
⑴当时雅典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其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该制度有何特点。
⑵哪两位政治家在该制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⑶结合上述材料,对该制度做一个评价。
1959年3月,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收回北约对法国地中海舰队的指挥权。同年6月,他迫使美国将运载核导弹的战斗机撤往美国在英、德的基地。1966年,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法国的这些做法意在
A.顺应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B.缓和西欧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 |
C.加强西欧国家间的军事合作 | D.提升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
B.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民族关系 | B.所有制问题 |
C.国家统一 |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
下边的漫画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政府在联合国会议上第一次展开论战的情景。该漫画反映出


A.东亚局势呈现紧张态势 | B.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
C.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 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
1972—1985年中美贸易额统计表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8 |
1980年 | 3,755 | 1,059 |
1985年 | 3,855 | 3,840 |
上表中,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改善 | B.中国的改革开放 |
C.两极格局的缓和 | D.意识形态的淡化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中国政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中苏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并在困难中有过相互支持。中苏两国人民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苏联之后,中国又与其他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直到边境上军事对抗。面对美苏争霸呈现出苏攻美守的新形势,***以联合求斗争的具体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当苏联成为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从国际斗争的现实出发……我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在国际舞台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摘编自刘光良《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1949~1976年)的内在逻辑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所推行的外交原则与政策及其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的主要表现及其意义。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和日本田中首相,分别代表中日两国政府在声明文本上签字,随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推动中日建交的直接因素是( )
A.日本正视侵华历史 | B.中日民间交往频繁 |
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 D.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