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在二战后国际关系史上,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中国美国苏联战略三角关系。整个70年代中,美国对中苏先后实施“一压一和”、“双和”与“和中抗苏”战略,三国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且影响了彼此的内政外交。其中,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美国政府出台“双和”战略的主要原因有
①“苏攻美守”的政治格局对美国十分不利 ②中国政府达成由革命外交转向发展外交的共识 ③中苏关系恶化为美国实施“双和”提供契机 ④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国际关系发生巨变
①“苏攻美守”的政治格局对美国十分不利 ②中国政府达成由革命外交转向发展外交的共识 ③中苏关系恶化为美国实施“双和”提供契机 ④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国际关系发生巨变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题文)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
B.行政服从于司法 |
C.从人治走向法治 |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据统计,抗战初期中共的群众组织;除了在中共控制区域得到发展外,还扩展到整个大后方地区。河南华西县“全县3000民众”分别参与各类群众组织;晋冀豫区“全区有组织的群众达130多万人”。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出
A.国民党改变对群众的态度 | B.***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
C.群众组织独立自主性增强 | D.青年团体参政的热情日益高涨 |
***在土地革命时期认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这一思想
A.为中国的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 B.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重要性 |
C.完成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任务 | D.实现了我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
如图漫画发表于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画报》1934年第三期。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共开始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
B.长征初期红军主要采取游击作战 |
C.党中央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
D.党支部在红军中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应成为游击队中的火车头 |
1929年4月,***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及公共土地”。这一改变旨在
A.区别对待地主阶级 | B.应对国民党“围剿” |
C.扩大革命群众基础 | D.巩固井冈山根据地 |
如图是文物拍卖市场上展出的某时期发行的纸币,这些可以用来研究


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 B.中共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 D.红军长征中调动农民积极性 |
1864年,户部因财力匮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索要淮南盐税,曾国藩以诸种理由拒绝。次年,户部又令江苏巡抚李鸿章匀拨两淮盐税,以解中央燃眉之急,李鸿章仅答应略增该省财政上缴数额,而盐厘征收、使用则不容户部染指。这反映了当时
A.盐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 |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异常尖锐 |
C.洋务运动的资金匮乏问题严重 | D.中央政府的权威出现了弱化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
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 | 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 |
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 | 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 |
有学者认为:开放厦门等更多的通商口岸、废除行商制度、改革关税税制和税率、在中国沿海占领岛屿、在华实施治外法权、废止对外人一系列管理措施等,不仅是英人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权益,更是1830年以来在华西方人反复论证、一再要求的目标。该观点意在说明
A.中国的顽强抵抗延缓了列强侵略步伐 | B.鸦片战争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C.资本输出是列强侵略中国的根本动力 |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其历史必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