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 第二次世界大战
-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 和平与发展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材料 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合法性比较表

——摘编自朱同银《“冷战”后美国发动的主要战争的合法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战争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次战争在合法性方面的突出特点。
材料:20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克什米尔“国民会议党”同印度国大党合作,双方关系密切。克什米尔当地也成立了“查摸和克什米尔穆斯林会议党”与“国民议会党”两支不同背景的政党。1947年8月15日,随着蒙巴顿印巴分治的策略的实现,曾经统一的印度爆发了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流血冲突。《蒙巴顿方案》规定原印度境内的各土邦可自行决定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亦可保持同英国的现有关系,但无自治领地位。当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两个政党则是分别倾向于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地,并爆发了武装冲突。在这样的局势下,巴基斯坦武装部落开始大规模进入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当局无奈之下向印度求援。于是,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在经过了四个月的酣战后,两国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停火,形成了今日印巴分界的局面。

--材料据程瑞声著《南亚的热点:克什米尔》及《蒙巴顿方案》整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克什米尔问题产生的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克什米尔问题的影响。
A.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迅速衰落下去 |
B.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
D.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开始冲击了两极格局 |
材料 国联条约规定: 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各会员国必须将本国军备裁至最少之限制,以足以保卫国家的安全及共同实行国际义务为限。面对战后军备竞赛,1920年11月,国联开始成立裁军专家委员会。1925年 10月,成立裁军会议筹备委员会。到1930年底,先后召开七.次裁军工作会议,并最终通过了裁军公约草案。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上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导致大会决议案只是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但却没有实质内容。另-方面,对德问题也无法达成一致。由于普遍性的裁军公约始终没有签订,裁军工作陷入僵局。1934 年6月栽军会议不欢而散,裁军工作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谷字新《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裁军工作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际联盟裁军工作。
材料 1919 年,德国政府宣称德国是“为了自卫而战斗”,为“民族生存”而战,并且把兴登堡、鲁登道夫等战犯奉为为祖国而战的“民族英雄”,抵制对他们的审判。1924 年德国加入国联的四大条件之一,就是必须不再以任何方式使德国承认战争罪责。民族主义者继续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支配世界。德国的军队、大中学校成了梦想通过战争实现复仇、恢复昔日荣耀的精神家园。军方“宣称德国军队从未被真正打败过”,军事家伯恩哈迪构建了“总体战”理论,认为在和平时期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特别是民众的战争准备,泽克特、古德里安等将领提出机动灵活原则是军队作战的关键。
——摘编自张国臣《试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对一战的反思》
(1)根据材料,指出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并概述其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德国对战争反思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摘编自张国清《世界大战与局部战争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对其具有的战略价值。(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入侵巴拿马的目的及其引发的国际社会反响。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意义。
A.体现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流行 | B.反映了世界动荡不安的局面 |
C.表明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心态 | D.说明了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 |
材料 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在美国倡导下,美、英、日、中等九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主张:尊重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赞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等。美、英两国不满日本在中国的过度扩张,支持中国的主张。经中日在会外单独谈判,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保留了日本在山东的部分经济利益,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款。192年2月,与会九个国家签订了《九国公约》。公约一方面宣称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另一方面却宣称继续坚持美国对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政策,拒绝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治等合理要求。
——选编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主要成果。(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有条件支持中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