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电视剧《外交风云》细数新中国外交峥嵘历程和光辉岁月,全方位地展现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外交史实。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外交风云”中留下的下列重要而珍贵镜头,从一个侧面说明新中国


A.外交原则的适时调整 | B.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
C.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 | D.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基辛格表示:(1)承认台湾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这一公告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表明美国欲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 | D.标志美国孤立中国外交政策的破产 |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清除法西斯势力 | B.实施马歇尔计划 |
C.推广美国式民主 | D.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
《走在十字路口的美国教育:1954-1980》一书中写道:“政府官员批评美国教育忽视了基本的学术科英语、历史、自然科学、数学和外语…苏联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并不是因为俄国多么的先进,而恰恰是因为美国的落后所致。”这反映了( )
A.两极格局导致美国教育落后 | B.冷战促进了美苏的科技交流 |
C.苏联的科技远远领先于美国 | D.美苏争霸加剧科技教育竞争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中指出: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不再是世界头号国家,世界也不再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今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这些国家将决定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前途。鉴于此,美国政府
A.结束与苏联对峙竞争状态 | B.同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C.调整与西欧和日本的关系 | D.将放弃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
1948年11月,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况下,杜鲁门最终竟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杜威,创造了总统大选历史上最令人吃惊的逆转。此时的杜鲁门
A.沿袭与苏联盟友关系 | B.推动美苏冷战的扩展 |
C.主动挑起了朝鲜战争 | D.以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
1961年,埃及、南斯拉夫、印度等国发起的一次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会议决定在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选择一条新的道路。该会议坚持
A.冷战对峙 | B.依附美苏 | C.集团对抗 | D.独立自主 |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 | B.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C.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
在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葡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19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开始大量挖掘、整理、出版历史文献档案,希望还历史以原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把历史的话语权拿回来“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 B.推动九二共识形成 |
C.随意解释历史现象 | D.合理进行价值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