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 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其必将步第一、第二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长寿”的共和国。这主要是因为
A.宪法平衡了各方的政治利益 | B.资本主义主义发展,共和成为趋势 |
C.资产阶级丧失了政治主导权 | D.解决了共和派和保皇派之间的矛盾 |
晚清民间教科书关于近代政治知识的介绍日见增多。商务印书馆1910年初版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中有:“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三权分立学说率先影响了教育 | B.清朝的教育体制发生了巨变 |
C.民主思想推动教育内容的更新 | D.教育引发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
1913年11月,有人在日记中道:“大清宣统五年十月十三日.京都今岁已开国会设参议院、众议院,其中议员东四洋留学生最居多数,故所议之政皆据东西洋之法,其所议之法尚欲有益于人民,势必不能。”这表明,该日记的作者
A.不谙时事变化 | B.否定国会制度 |
C.反对国人留学 | D.排斥民主革命 |
法王路易九世统治时期(1226~1270年)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此规定的目的是
A.维护封建等级制 | B.建立君主专制 | C.控制等级代表会议 | D.提高国王威信 |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 D.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
以下各党派,***统称它们为民主党派。这些党派冠以“民主”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
各民主党派成立情况表
全称 | 简称 | 成立时间 | 成立地点 |
中国致公党 | 致公党 | 1925年10月 | 美国旧金山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农工党 | 1930年8月 | 上海 |
中国民主同盟 | 民盟 | 1941年3月 | 重庆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民建 | 1945年12月 | 重庆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民进 | 1945年12月 | 上海 |
九三学社 | 九三 | 1946年5月 | 重庆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 台盟 | 1947年11月 | 香港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民革 | 1948年1月 | 香港 |
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思想为指导思想 |
B.始终贯彻执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
C.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
D.与***结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
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 | 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 | 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
于右任在宋教仁的追悼会上说:“宋先生死而假共和之面目已揭破,可知民贼时时欲杀吾国吾民,破坏共和。”针对宋案革命党人发动了
A.二次革命 | B.护国运动 | C.五四运动 | D.北伐战争 |
义和团运动期间,湖南人唐才常在上海创办中国独立协会并宣告:“中国独立协会,有鉴于载漪、荣禄、刚毅等之顽固守旧,煽动义和团以败国是也,决定不认满政府有统治全国之权,将欲更始,以谋人民之乐利,因以延乐利于全世界。”由此可见
A.义和团运动得不到民众支持 | B.该协会以推翻清政府为号召 |
C.唐才常认识有明显的局限性 | D.近代湖南人“敢为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