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皇帝宝座
D.祖先牌位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据《荀子·儒效》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由此可见周朝
A.儒家思想家提倡谦虚的美德B.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的后代
C.同姓贵族是权力分封的主体D.周天子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公元前21世纪,中国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主要是
A.巩固部落联盟的需要B.发展统一国家的需要
C.“各亲其亲,各子其子”D.私有制度发展的结果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西周分封的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启以商政,疆以周索”,要实行文王“德明慎行”的方针,广求商代哲王的保民方法。材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稳定政局,镇抚各族
B.阻碍了西周势力的拓展
C.导致了诸侯独立,王权衰弱
D.不利文化的交流和认同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战国时期各国君不再满足于原来的封号,先后改称“王”。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五国相王”运动,之后,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各诸侯国合纵对抗周王B.各国进行政治改革
C.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D.中央集权开始建立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据《礼记》记载:“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一以定和……所以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由此可知,西周“乐”制的设计,旨在
A.巩固宗法制的统治
B.确立贵族等级秩序
C.维系社会秩序稳定
D.弥补分封制度缺陷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与之渊源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D.唐、科举制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约翰签暑了著名的《大宪章》,这一文件保障了贵族利益,并特别规定,国王除非得到王国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得增加税收。如欲增加,必须发起由主教和贵族组成的会议进行讨论。

——选自钱乘旦 《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英国当时国王与贵族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这一文件直接影响后来英国的什么制度的产生?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断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审判国王的主要理由和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前后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国王拥有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国王任命的大臣只对国王个人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的行政事务;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君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变化的情况和特点。

材料四:“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是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经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示范。”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使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体有何影响?

材料五: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为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经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一一摘自 《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5)根据材料五概括“民主”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 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
B.“精致体制”是指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精致体制”始终不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