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立北平行省和北平布政司,对今京津冀一带实行管理。明迁都北京后,京师宫廷、百官及军队所需要的大量粮食及各类物资,主要通过大运河运往北京,而天津是重要的转运中心,水陆交通将北京、天津及河北一带连通起来。19世纪60年代后,天津同广州构成了牵动南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龙头。京津冀城市网络格局发生了以津京冀为序的新调度,初步构建起以北京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以口岸城市天津为北方金融商贸中心,环绕京津,形成由保定,石家庄等中等城市和高阳、辛集等一大批小城市和商业市镇组成的城市网络体系,进而同世界城市网络联结在一起。从1905年开始,天津口岸同英美德日等国的直接贸易量已超过从上海转口的贸易量,成为华北贸易货栈,京冀则成为天津口岸第一位的洋货销售市场和土产货源供给地。

——摘编自胡光明《清末民初京津翼城市化快速进展的历史探源与启示》等

材料二:1981年,华北地区成立了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开展区域经济联合。1986年,时任天津市长的李瑞环提出环渤海区域合作问题,15个城市共同发起成立了环渤海地区市长联席会,随着长江三角洲掀起了新一轮区域经济合作浪潮,2004年,国家发改委决定启动京津冀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转向规划的编制工作,共同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体系。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区域合作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摘编自魏丽华《建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阶段性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初期和21世纪初“京津冀一体化”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题号:1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1979年7月1日,我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被视为“立法系统的里程碑”,80年代,又相继颁布了《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
A.适应了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B.初步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增强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D.为市场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中外历史来看,任何成功的改革或变革总是首先在观念层面进行更新和转换,通过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理论,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并在社会各阶层取得广泛共识,才有可能使改革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的同时,也对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提出了目标,作出了部署。深刻领会这些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对于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至关重要。

——新华社《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开放》

试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当前题号:3 | 题型:论述题 | 难度:0.99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
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
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
C.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
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个人扣除标准为800元每月,主要针对外籍个人征税。随着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1986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年,国家开始进行全面税制改革,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08年,国家暂免征收利息税。2011年将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每月,对个体工商户、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费用扣除标准也相应提高,但提高了高收入人群的税率标准。

——周晓君《基于功能分析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
当前题号:5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材料 任仲夷是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参与者,被誉为“改革八贤”之一。1980年冬,任仲夷受命调往广东。主政广东期间,搞活经济的思路明确坚定,成效明显。外贸改革,突破独家经营,打破大锅饭。物价改革,按价值规律办事,放开猪、蛋、鱼、菜的统一购销。突出在“包”上做文章,把相当一些经济决定权下放到企业。投资体制改革,用“以电养电”、“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等办法集资搞建设。到1985年底,广东企业用人基本放开,各级财政已实行包干,乡镇企业完全由市场调节,国有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在全国引发了第一次“珠江三角洲热”。
任仲夷提出既要注意吸引港澳资金和技术,也要吸引日本、欧美的资金和技术。对前者,广东是“近水楼台”;对后者,要学会“长袖善舞”。针对广东沿海出现的走私贩私现象,他提出两个坚定不移: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坚定不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坚定不移。针对社会上一些对特区性质的质疑,他指出“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主义。”

——摘编自何立波《任仲夷:改革开路先锋》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任仲夷被誉为“改革八贤”之一的依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仲夷改革思想与实践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前题号:6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中叶以来,官僚集团的贪污腐败和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内阁首辅张居正“勇于任事”,大刀阔斧地发动了一场改革运动。他于万历元年创立了被称为“考成法”的监督机制。考成法规定,凡六部、都察院奉旨办理或转行其他衙门办理的事情,都要根据距离的远近和事情的缓急程度规定一个处理期限,记录在册,一册送到相应的科注销,一册送到内阁以备查考,并规定了由内阁核查六科、六科核查部院、部院核查抚按的严密监督程序。经过张居正的大力整顿,官僚队伍的素质和官僚机构的效率都有很大程度提升,为进一步解决财政困难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分析张居正改革实施的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的“考成法”所起的历史作用。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万历元年(1573年),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规定各级部门都要“置立文簿每月终注销”每事定出完成期限,逐月逐季逐年检查,作为考核官员优劣的标准。如有延误者各级官吏都有责举报。如此月考、岁考,使得“纪纲法度莫不修明”。再者,地方抚按负责二省之事而汇总于六部,六部据簿以检查各地职守,六科据簿以检查六部,内阁据簿以检查六科,使事权最后集中于内阁。万历二年(1574年)十二月,张居正命造御屏一座,将府部以下知府以上所有官员姓名、籍贯及出身资格均列于上,以便神宗皇帝朝夕省览。数年之后,科道官说:“自考成之法一立,数十年废弛丛积之政渐次修举°”同时,张居正发现,“近来因行考成之法,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考成法提出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考成法实施后的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明史·食货志》:“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下列有关一条变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主要解决封建国家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B.一条鞭法“按亩征收”的特质使大部份的农民减轻了负担
C.一条鞭法之最大特色为“役归于地”,使得“逐末者千金,而手不沾一役”
D.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材料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众多王公贵族、官宦亲戚利用特权,大量占夺土地,并且强取强卖,拒不交税,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家收入,这种情况到明朝中后期更为严重,恰时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水灾范围数十县,民不聊生。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政治上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军事上,张居正为了防御蒙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在水利方面他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使漕船可以直达北京。

这次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摘自熊召正著《张居正》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改革的内容,你是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的。
当前题号:10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