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 祖国统一大业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经济史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这里的“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它()
A.曾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职能 | B.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C.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D.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
知名报人徐铸成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材料反映的是
A.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民主精神 |
B.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人民民主 |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得到正式确认 |
在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葡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1980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开始大量挖掘、整理、出版历史文献档案,希望还历史以原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把历史的话语权拿回来“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 B.推动九二共识形成 |
C.随意解释历史现象 | D.合理进行价值引领 |
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三巴牌坊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澳门历史的沧桑变迁。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方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特色的组合。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生活社区有序的组合,从历史到今天,都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2)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澳门问题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澳门回归的成功实践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材料一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筑遗产,是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综合体现。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方文化多元共存的独特反映,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特色的组合。澳门历史城区是中西生活社区有序的组合,从历史到今天,都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密不可分。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评价
材料二 解决澳门问题的总体设想是:解决澳门问题和解决香港问题一样,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在恢复行使主权以后,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保持原来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成立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外,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由澳门当地人自己管理等等。——陈果吉《中葡关于澳门问题谈判的前前后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澳门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并指出西方建筑艺术在大三巴牌坊中的具体表现。(2)写出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为解决澳门问题所坚持的基本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澳门回归的成功实践分析“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请概括上述两部法律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主要共性。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它的颁布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有何重要意义?(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请概括上述两部法律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主要共性。
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
B.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
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
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20世纪八十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民族关系 | B.所有制问题 |
C.国家统一 |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 )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②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④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下表为2018年4月2日,台湾发布的“20年来(1998~2017年)台湾人均GDP与新加坡、韩国、香港之比较”(单位:美元)。表中香港人均GDP领先台湾可以佐证
时间 | 台湾 | 新加坡 | 韩国 | 香港 |
1998年 | 18598 | 35032 | 13272 | 23819 |
2017年 | 49827 | 90531 | 39387 | 61016 |
A.“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 B.香港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
C.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 | D.海峡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