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推理与证明
- + 归纳推理
- 归纳推理概念辨析
- 数与式中的归纳推理
- 图与形中的归纳推理
- 类比推理
- 演绎推理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将正偶数按下表排列则2012所在的位置是()
| 第1列 | 第2列 | 第3列 | 第4列 | 第5列 |
第一行 | | 2 | 4 | 6 | 8 |
第二行 | 16 | 14 | 12 | 10 | |
第三行 | | 18 | 20 | 22 | 24 |
第四行 | 32 | 30 | 28 | 26 | |
…… | | …… | | …… | |
A.第252行第3列 |
B.第252行第4列 |
C.第251行第3列 |
D.第251行第4列 |
.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如图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方形数”都可以看作两个相邻“三角形”之和,下列等式中,符合这一规律的表达式为()

①13=3+10; ②25=9+16; ③36=15+21; ④49=18+31; ⑤64=28+36

①13=3+10; ②25=9+16; ③36=15+21; ④49=18+31; ⑤64=28+36
A.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⑤ |
数列
的项是由1或2构成,且首项为1,在第
个1和第
个1之间有
个2,即数列
为:1,2,1,2,2,2,1,2,2,2,2,2,1,…,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则
;
.










过点
作曲线
:
的切线,切点为
,设
在
轴上的投影是点
,过点
再作曲线
的切线,切点为
,设
在
轴上的投影是点
,…,依次下去,得到第
个切点
.则点
的坐标为 .

















已知整数对的序列如下:(1,1),(1,2),(2,1),(1,3),(2,2),(3,1)(1,4),(2,3),(3,2),(4,1)……则第2011个数对是
设
是由
个实数组成的
行
列的数表,如果某一行(或某一列)各数之和为负数,则改变该行(或该列)中所有数的符号,称为一次“操作”.
(Ⅰ) 数表
如表1所示,若经过两次“操作”,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实数,请写出每次“操作”后所得的数表(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表1
(Ⅱ) 数表
如表2所示,若经过任意一次“操作”以后,便可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求整数
的所有可能值;
表2

(Ⅲ)对由
个整数组成的
行
列的任意一个数表
,能否经过有限次“操作”以后,使得到的数表每行的各数之和与每列的各数之和均为非负整数?请说明理由.




(Ⅰ) 数表

表1
1 | 2 | 3 | ![]() |
![]() | 1 | 0 | 1 |
(Ⅱ) 数表


表2

(Ⅲ)对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