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 函数与导数
-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 平面向量
- 数列
- 不等式
-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平面解析几何
- 计数原理与概率统计
- 计算几个数据的极差、方差、标准差
- 根据方差、标准差求参数
- 各数据同时加减同一数对方差的影响
- 各数据同时乘除同一数对方差的影响
- + 用方差、标准差说明数据的波动程度
- 估计总体的方差、标准差
- 推理与证明
- 算法与框图
- 复数
- 几何证明选讲
- 不等式选讲
- 矩阵与变换
- 初中衔接知识点
- 竞赛知识点
四名同学各掷骰子5次,分别记录每次骰子出现的点数,根据四名同学的统计结果,可以判断出一定没有出现点数6的是( )
A.平均数为3.中位数为2 | B.中位数为3.众数为2 |
C.平均数为2.方差为2.4 | D.中位数为3.方差为2.8 |
甲、乙两班举行电脑汉字录入比赛,参赛学生每分钟录入汉字的个数经统计计算后填入下表,某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班级 | 参加人数 | 中位数 | 方差 | 平均数 |
甲 | 55 | 149 | 191 | 135 |
乙 | 55 | 151 | 110 | 135 |
A.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数相同 |
B.甲班的成绩波动比乙班的成绩波动大 |
C.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数≥150个为优秀) |
D.甲班成绩的众数小于乙班成绩的众数 |
给出下列两组数据:甲:12,13,11,10,14.乙:10,17,10,13,10.
(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组数据波动大.
(2)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组数据波动大.
(3)以上两种判断方法的结果是否一致?
(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组数据波动大.
(2)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方差,并根据计算结果判断哪组数据波动大.
(3)以上两种判断方法的结果是否一致?
已知甲、乙、丙、丁四名射击选手在选拔赛中所得的平均环数
及方差
如下表所示,如果只能选一人参加决赛,你认为最佳人选是谁?为什么?


选手 | 甲 | 乙 | 丙 | 丁 |
![]() | 8 | 9 | 9 | 10 |
![]() | 6.3 | 6.3 | 7 | 8.7 |
在某地区某高传染性病毒流行期间,为了建立指标来显示疫情已受控制,以便向该地区居民显示可以过正常生活,有公共卫生专家建议的指标是“连续7天每天新增感染人数不超过5人”,根据连续7天的新增病例数计算,下列各选项中,一定符合上述指标的是( )
A.平均数![]() |
B.平均数![]() ![]() |
C.平均数![]() |
D.众数等于1且极差小于或等于4 |
农科院的专家为了了解新培育的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从种植有甲、乙两种麦苗的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6株麦苗测量株高,得到的数据如下(单位:cm):
甲:9,10,11,12,10,20;
С:8,14,13,10,12,21.
(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表示上述数据;
(2)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并由此判断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
甲:9,10,11,12,10,20;
С:8,14,13,10,12,21.
(1)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表示上述数据;
(2)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与方差,并由此判断甲、乙两种麦苗的长势情况.
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射靶的成绩情况如图所示:

(1)填写下表:
(2)请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进行分析:①结合平均数和方差分析离散程度;②结合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谁的成绩好些;③结合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④从折线图上看两人射靶命中环数及走势分析谁更有潜力.

(1)填写下表:
| 平均数 | 方差 | 中位数 | 命中9环及以上 |
甲 | 7 | 1.2 | | 1 |
乙 | | 5.4 | | 3 |
(2)请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进行分析:①结合平均数和方差分析离散程度;②结合平均数和中位数分析谁的成绩好些;③结合平均数和命中9环及以上的次数看谁的成绩好些;④从折线图上看两人射靶命中环数及走势分析谁更有潜力.
农场种植的甲、乙两种水稻,在面积相等的两块稻田中连续6年的产量如下:
哪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品种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甲/kg | 900 | 920 | 900 | 850 | 910 | 920 |
乙/kg | 890 | 960 | 950 | 850 | 860 | 890 |
哪种水稻的产量比较稳定?
高一年级1班和2班展开了学习比赛,某次数学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分别如下:
高一1班 51 54 59 60 64 68 68 68 70 71
72 72 74 76 77 78 79 79 80 80
82 85 85 86 86 87 87 87 88 89
90 90 91 96 97 98 98 98 100 100
高一2班 61 63 63 66 70 71 71 73 75 75
76 79 79 80 80 80 8 81 82 82
83 83 83 84 84 84 85 85 85 85
85 85 86 87 87 88 90 91 94 98
问题
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评价这两个班级?
高一1班 51 54 59 60 64 68 68 68 70 71
72 72 74 76 77 78 79 79 80 80
82 85 85 86 86 87 87 87 88 89
90 90 91 96 97 98 98 98 100 100
高一2班 61 63 63 66 70 71 71 73 75 75
76 79 79 80 80 80 8 81 82 82
83 83 83 84 84 84 85 85 85 85
85 85 86 87 87 88 90 91 94 98
问题
可以从哪几个角度评价这两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