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黄山道中①
[金]赵沨
小榖城②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③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盲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①黄山:一名榖城山,在山东东阿。②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③章:大材。【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雷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盲也要经常来往。“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三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酣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①纵一苇之所如 ( ) ②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③吾与子之所共适( ) ④不知东方之既白 (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B.侣鱼虾而友麋鹿 |
C.后世之谬其传二莫能名者 | D.非有能硕茂之也 |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B.全石以为底 |
C.凌万顷之茫然 | D.月出于东山之上 |
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5】本文继承了赋体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说说作者使用这种手法表达的人生态度。
秋晚舟泊桐江
赵 湘①
严子陵②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逄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讲究炼字,如“自”“羞”,平凡中见奇崛,写出了诗人深刻的感受。 |
B.颈联采用拼贴剪辑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
C.前面三联重在写景,景情相生;尾联抒情,又借景点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
D.本诗和杜甫的《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以历史为客体,借古讽今。 |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③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华山之阳名之_____________
(2)有穴窈然_____________
(3)不得极夫游之乐_____________
(4)非常之观_____________
【小题2】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独其为文犹可识 |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
C.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D.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4】文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喻指 ,“险远”、“人之所罕至焉”喻指 。
【小题5】第②段在记游山洞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魏谟,征五世孙,字申之,擢进士第,同州刺史杨汝士辟为长春宫巡官。文宗读《贞观政要》,思征贤,诏访其后。谟姿宇魁秀,帝异之。经略使董昌龄诬杀参军衡方厚,贬溆州司户,俄徙峡州刺史。谟谏曰:“王者赦有罪,唯故无赦。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又授刺史,复使治人,紊宪章,乖至治。”有诏改洪州别驾。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教坊有工善为新声者,诏授扬州司马,议者颇言司马品高,不可以授贱工,帝意右之。宰相谕谏官勿复言,谟独固谏不可,工降润州司马。俄为起居舍人,帝敕谟曰:“事有不当,毋嫌论奏,”谟对:“臣顷为谏臣,故得有所陈;今则记言动,不敢侵官。”帝索起居注,谟奏,古置左右史,书得失,以存鉴戒,陛下所为善,无畏不书,不善,天下之人亦有以记之。帝曰:”不然,我既尝观之。”谟曰“向者取观,史氏为失职。陛下一见,则后来所书必有诲屈,善恶不实,不可以为史,且后代何信哉?”乃止,擢谏议大夫,兼起居舍人,谟固让不见可,乃拜。始谟之进,李珏、杨嗣复推引之。武宗立,谟坐二人党,出为汾州刺史。宣宗嗣位,召授给事中,迁御史中丞,发驸马都尉杜中立奸赃,权戚缩气。顷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言:“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且泣下,帝为感动。时帝春秋高,嫡嗣未辨,众臣归重。大中十年,领剑南西川节度使。上疾求代,召拜吏部尚书,因久疾,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太子少保。卒,年六十六,贈司徒。
(节选《新唐书·魏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
B.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
C.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
D.先是/帝谓宰相曰/太宗得征/参裨阙失/朕今得/谟又能极谏朕/不敢仰希贞观/庶几处无过之地 |
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
B.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
A.魏谟心系朝纲,秉公劝谏。对于皇帝要赦免董昌龄一事,魏谟认为董昌龄杀害无辜的事实确凿,如果赦免他,会紊乱朝纲。 |
B.魏漠正气凛然,不畏权势。宣宗即位,他任御史中丞,揭发驸马都尉杜中立的贪赃行为,使皇亲国戚的骄横气焰得以收敛。 |
C.魏谟忠于职守,从不越职。他从谏官转任记录皇帝言行的起居舍人时,皇帝仍要求他评价自己言行,他直言拒绝了该请求。 |
D.魏谟坚持原则,敢于直谏。皇帝偏袒一位乐工并授官扬州司马,宰相也授意谏官不要再言,虽劝谏失败,魏谟仍进言不已。 |
(1)今昌龄杀不辜,特被矜贷,中外以为屈法。
(2)今东宫未立,不早以正人傅导之,则非得负副贰之重。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①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②,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注)①皇皇:匆忙。“皇”,同“遑”。 ②子云:西汉扬雄的字;仲淹:隋末王通的字。
【小题1】本文主要阐述了□和□的关系。【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有学问的人在起步时没有不看清道路的,但到达目的地的人却很少。 |
B.文章难以写得精巧而令人喜爱,却容易取悦于一时使作者自我满足。 |
C.孔子老而回鲁国,此后为了作“六经”,他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成。 |
D.作者强调要勉力学习前人的文采和技巧,日积月累自然能写好文章。 |
【小题4】本文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一句话予以简要概括。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①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小题1】本学期教材中学过苏轼的名篇 。【小题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试分析其内涵。
【小题3】本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态?请结合诗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①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②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③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希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
(《新唐书·韦安石传》)
(注)①久视:唐代年号。 ②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
B.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
C.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
D.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
A.韦安石性格稳重,不苟言笑,为政清正。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
B.太平公主想要谋反,欲拉拢韦安石,但被他拒绝。韦安石在皇帝面前直言太平公主所为,太平公主于是想要审讯他。 |
C.韦安石被检举,在担任宰相时因接受了中宗的遗制,造成他人被削除了相王辅政的权力。 |
D.姜晦劝说侍御史洪子舆举报韦安石,御史认为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没有必要再举报。 |
(1)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末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小题1】解释加点字词(1)南北百里,东西一舍______________
(2)而风何与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何往而非病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以览观江流之胜”相同的一项是
A.今张君不以谪为患 |
B.比去,以手阖门 |
C.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
D.以子之道,移之官 |
A.甚矣,汝之不惠 |
B.故不我若也 |
C.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
D.村中少年好事者 |
A.客逾庖而宴 |
B.非有能硕茂之也 |
C.冈陵起伏,草木行列 |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1)七月既望(_____) (3)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
(2)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 (4)伯夷辞之以为名(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