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曾祖孝宽,为周大司空、郧国公。祖津,隋大业末为民部侍郎,与元文都等留守洛,拒李密,战于东门,为密禽。后王世充杀文都而津独免,密败,复归洛。世充平,高祖素与津善,授谏议大夫,检校黄门侍郎,陵州刺史,卒。父琬,仕为成州刺史。

安石举明经,调乾封尉,雍州长史苏良嗣器之。永昌元年,迁雍州司兵参军。良嗣当国,谓安石曰:“大才当大用,徒劳州县可乎?”荐于武后,擢膳部员外郎,迁并州司马,有善政,后手制劳问,陟拜德、郑二州刺史。安石性方重,不苟言笑,其政尚清严,吏民尊畏。

久视中,迁文昌右丞,以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太子左庶子,仍侍读,寻知纳言事。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后以安石辞正,改容慰勉。

睿宗立,授太子少保,改封郇国,复为侍中、中书令,进开府仪同三司。太平公主有异谋,欲引安石,数因其婿唐晙邀之,拒不往。帝一日召安石曰:“朝廷倾心东宫,卿胡不察?”对曰:“太子仁孝,天下所称,且有大功,陛下今安得亡国语?此必太平公主计也。”帝矍然曰:“卿勿言,朕知之。”主窃闻,乃构飞变,欲讯之,赖郭元振保护,免。迁尚书右仆射兼太子宾客、同三品,俄罢政事,留守东都。

会妻薛怨婿婢,笞杀之,为御史中丞杨茂谦所劾,下迁蒲州刺史,徙青州。安石在蒲,太常卿姜皎有所请,拒之。皎弟晦为中丞,以安石昔相中宗,受遗制,而宗楚客、韦温削相王辅政语,安石无所建正,讽侍御史洪子舆劾举,子舆以更赦不从。监察御史郭震希奏之,有诏与韦嗣立、赵彦昭等皆贬,安石为沔州别驾。皎又奏安石护作定陵,有所盗没,诏籍其赃。安石叹曰:“祗须我死乃已。”发愤卒,年六十四。开元十七年,赠蒲州刺史。天宝初,加赠左仆射、郇国公,谥文贞。二子:陟,斌。

(《新唐书·韦安石传》)

(注)①久视:唐代年号。 ②二张: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③博塞:博戏,下棋的一类的游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B.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C.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D.时二张及武三思宠横/安石数折辱之/会侍宴殿中/易之引蜀商宋霸子等/博塞后前/安石跪奏商等/贱类不当戏殿上。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安石性格稳重,不苟言笑,为政清正。对倚仗武后宠信而胡作非为的武三思及张易之二兄弟,他也毫不留情,多次指责羞辱他们。
B.太平公主想要谋反,欲拉拢韦安石,但被他拒绝。韦安石在皇帝面前直言太平公主所为,太平公主于是想要审讯他。
C.韦安石被检举,在担任宰相时因接受了中宗的遗制,造成他人被削除了相王辅政的权力。
D.姜晦劝说侍御史洪子舆举报韦安石,御史认为此事已经过去很久了,没有必要再举报。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左右引出,坐皆失色。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17 04:01: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珣瑜,字元伯。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转运使刘晏奏补宋城尉,山南节度使张献诚表南郑丞,皆谢不应。大历中,以讽谏主文科高第,授大理评事,调阳翟丞,以拔萃为万年尉。崔祐甫为相,擢左补阙,出为泾原帅府判官。入拜侍御史、刑部员外郎,以母丧解。讫丧,迁吏部。贞元间,为河南尹。未入境,会德宗生日,尹当献马,吏欲前取印,白珣瑜视事,且内贽。珣瑜徐曰:“未到官而遽事献,礼欤?”不听。性严重少言,未尝以私托人,而人亦不敢谒以私。既至河南,清静惠下,践敛贲发以便民。方是时,韩全义将兵伐蔡,河南主馈运,珣瑜密储之阳翟,以给官军,百姓不知僦运劳。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约者,珣瑜辄挂壁不酬。至军罢,凡数百封。有谏者曰:“军须期会为急,公可不报?”珣瑜曰:“武士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沴(沴lì,受损)也。”复以吏部侍郎召,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实为京兆尹,剥下务进奉,珣瑜显诘曰:“留府缗帛入有素,余者应内度支。今进奉乃出何色邪?”具以对。实方幸,依违以免。
顺宗立,即迁吏部尚书。王叔文起州吏为翰林学士、盐铁副使,内交奄人,攘挠政机。韦执谊为宰相,居外奉行。叔文一日至中书见执谊,直吏曰:“方宰相会食,百官无见者。”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珣瑜与杜佑,高郢辍饔以待。顷之,吏白:“二公同饭矣。”珣瑜喟曰:“吾可复居此乎!”命左右取马归,卧家不出七日,罢为吏部尚书。亦会有疾,数月卒,年六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太常博士徐复谥文献,兵部侍郎李巽言:“文者,经纬天地。用二谥,非《春秋》之正,请更议。”复谓:“二谥,周、汉以来有之。况珣瑜名臣,二谥不嫌。”诏从复议。(选自《新唐书·郑珣瑜传》)
【小题1】(原创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不应 谢:感谢
B.以讽谏主文科高 第:等级
C.尹宜之 坐:因……获罪
D.余者应度支  内:通“纳”,交纳
【小题2】(原创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员外郎,我国古代官职之一。员外郎为六部各司主官,相当于正司长,郎中是副司长。
B.贞元,唐德宗李适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
C.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春秋》,与《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合称“五经”,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教国家化由此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珣瑜刚正不阿。他被授予河南尹尚未上任,适逢唐德宗生日,按照惯例应献马,属吏向他汇报此事,他认为不合礼法,没有听从。
B.郑珣瑜洁身自好。王叔文结交宦官,干扰朝政,宰相韦执谊对其纵容迎合,郑珣瑜愤而回家,躺了七天不出门,因此郁闷而死。
C.郑珣瑜坚持原则。韩全义和监军发了几百封公文索取超额的财物,他置之不理;有人劝他予以答复,但他宁坚决不答应这些非分的要求。
D.郑珣瑜关心民生。任河南尹期间,他清静无为施惠于民,平抑物价方便百姓;主管粮饷运输,他密储粮草供给官军,使百姓免除运输之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孤,值天宝乱,退耕陆浑山,以养母,不干州里。
(2)叔文恚,叱吏,吏走入白,执谊起,就阁与叔文语。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敏锐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注释:①依:依附 ②孱弱:年少软弱 ③东归:回到家乡 ④迁:调动,重新任命 ⑤雅:平素,一向 ⑥并:并州 ⑦舁(yú):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看望
C.多其所规为 规:规划
D.其陈用兵之略 陈:陈旧
【小题2】对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最正确的是(   )
A.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B.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C.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D.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邠东归。
(2)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驱,及凯旋而纳之。

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注:伶人——古时称演戏唱歌作乐的人为伶人。

北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盛以锦囊,负而驱     前:在前面
B.此三者,吾遗也 恨:怨恨
C.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D.故其盛也    方:正当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B.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D.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王临终之时,留给庄宗三支箭,希望他不要忘记三个遗恨。庄宗每次出兵都要带着这三支箭。
B.庄宗由最初的意气风发终落得泪下沾襟的悲惨结局,充分证明了江山“得之难而失之易”的道理。
C.庄宗俘获了燕王父子,杀了梁国的君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皇,替自己的父亲完成了遗愿。
D.作者欧阳修认为庄宗之所以会失败,全在于他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贪图享乐,最终被伶人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人。少以吏干进,颇能言强国富民术。天宝中,事韦坚。坚败,不得调。久之,为须江丞,太守贺兰进明才之。安禄山反,进明徙北海,奏琦为录事参军事。时贼已陷河间、信都,进明未战,玄宗怒,遣使封刀趣之,曰:“不亟进兵,即斩首。”进明惧,不知所出。琦劝厚以财募勇士,出贼不意。如其计,复收所陷郡。

肃宗驻彭原,进明遣琦奏事,既谒见,即陈:“今之急在兵,兵强弱在赋,赋所出以江淮为渊。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赀,飞饷函、洛,惟陛下命。”帝悦,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庸使。迁司虞员外郎、河南等五道支度使。迁司金郎中,兼侍御史、诸道盐铁铸钱使。盐铁名使,自琦始。进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当军兴,随事趣办,人不益赋而用以饶,于是迁户部侍郎、判度支,河南等道支度、转运、租庸、盐铁、铸钱、司农、太府出纳、山南东西、江西、淮南馆驿等使。乾元二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初,琦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代十。既当国,又铸重规,一代五十。会物价腾踊,饿馑相望,议者以为非是,诏贬忠州长史。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有异政,拜太子宾客。吐蕃盗京师,郭子仪表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关内元帅副使。改京兆尹。俄加判度支、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累封扶风郡公。复以户部侍郎兼京兆尹。坐与鱼朝恩善,贬括州刺史。徙饶、湖二州。复为太子宾客、东都留守。德宗素闻其才,将复用,召之。会卒,年七十一,赠太子少保。

(《新唐书·列传第七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B.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C.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D.会有告琦纳金者/遣御史驰按/琦辞曰/位宰相/可自持金邪/若付受有状/请归罪有司/御史不晓/以为具服/狱上之/遂长流夷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中丞,是唐代最高监察部门御史台的长官,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B.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唐代时曾有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和亲。
C.户部,是中国古代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财政部。
D.太子,是古代皇帝依法定程序确认的皇位继承人,依其居所亦可称之为“东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琦才能突出,有勇有谋。他曾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为太守贺兰进明出谋划策,成功收复失地。
B.第五琦勇于担当,擅长应变。他对管理财政颇有见地,主动向皇帝请命;管理盐铁,成效显著。
C.第五琦改革货币,受人攻击。有人把物价上涨、百姓饥馑的问题归责于他,致使他被朝廷贬官。
D.第五琦深得重用,政绩斐然。他先后在唐代三位皇帝在位期间任职,三位皇帝都对他委以重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假臣一职,请悉东南宝赀,飞饷函、洛,惟陛下命。
(2)当军兴,随事趣办,人不益赋而用以饶,于是迁户部侍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杨寘

欧阳修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官,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必深;而纯古淡迫,与夫尧舜三代之育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

(选自《古文观止》)

(简注)①杨寘(zhì):字审贤,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②宫声:这里指宫调式,我国古代五声(宫、商、角、徵、羽)中以宫调为主的调式。引:琴曲的数量单位。③雍雍:鸟和鸣声。④荫:子孙因祖上有官爵而受封做官。⑤剑浦:县名,在今福建南平县一带。

(阅读指要)本文写于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任知州,好友杨真将南行,于是欧阳修作此文以送之。与以往作家的赠序文不同的是,欧阳修在文中并没有用大量篇幅去称赞所送之人的所作所为,而是在文中以琴为主线,从自己养病学琴说起,中间部分大谈自己学琴的体会,末尾部分以酌酒进琴为别,既诚心抚慰好友,又含蓄地渲泄了自己被贬后的特殊心境;因而本文名为赠序,实则咏怀,借琴以抒情,抚慰友人。文中对琴声的刻画,精细入微,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相媲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退而闲居,不能也(_____________)
(2)取其和者,道其郁(_____________)
(3)其幽思(_____________)
(4)是其心有不平者(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其”与“其能郁郁以久乎”中“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郯子之徒,贤不及孔子B.后,秦伐赵,拔石城
C.且行千里,谁不知D.路漫漫修远兮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达音乐特殊功能的一组是
①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②夫琴之为技,小矣③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④纯古淡泊,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无以异⑤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4】下列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指临别时赠予的文字,内容多是推重、赞许、勉励等;本文是作者为赠别好友杨寘而作的。
B.杨寘仕途不顺,他“从荫调”而去了几千里之外的剑浦当县尉,加之体弱多病,因而心绪郁结,作为好友,作者在文中对杨寘进行了直接的劝慰。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并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着力写了琴声对陶冶性情的作用。
D.作者作“琴说”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慰藉,在似促膝谈心中给人以劝导和抚慰,深情厚谊寓于悠闲平静之中。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2)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亦将有得焉。
【小题6】请从句式角度,简要赏析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