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舟泊桐江

赵 湘

严子陵边水自流,夕阳无语倚松舟。

乍逄风月羞为客,及到溪山识尽秋。

移树断蝉初过雨,立沙孤雁偶随鸥。

乡心旅思何人会,芦草萧萧一笛幽。

(注)①赵湘,祖籍南阳(今河南省西南部),居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宋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官庐江(今属安徽省合肥市)尉。②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居在浙江桐庐富春江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讲究炼字,如“自”“羞”,平凡中见奇崛,写出了诗人深刻的感受。
B.颈联采用拼贴剪辑的手法,写人在船中一路看到的风景,写得有声有形。
C.前面三联重在写景,景情相生;尾联抒情,又借景点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D.本诗和杜甫的《蜀相》一样,都涉及历史人物,以历史为客体,借古讽今。
【小题2】诗的首联景中有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7 08:44: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谏垣存稿序

宋·韩琦

夫善谏者,无讽也,无显也,主于理胜而己矣。故主于讽者,必优柔微婉,广引譬喻,冀吾说可行,而不知事不明辨,忽而不听也。主于显者,必暴扬激讦,恐以危亡,谓吾言之能动,而不知论或过当,则怒而不信也。夫欲说而必听,言而必信,苟不以理胜之为主,难矣哉!琦景祐中任三司度支判官,以族贫,求外补,得舒州。将行,而上以谏官缺,擢授右司谏而留之。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夫得通明端朴、高识博学之士,则动必中理,日益君听,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固不胜其任矣。遂两上章辞,不喟然自谓曰:“上之知汝任汝之意,厚矣!汝之所言,当顾体酌宜,主于理胜,而以至诚将之。兹所以报陛下而知任之意。若知时之不可行,而徒为高论,以卖直取名,汝罪不容诛矣!”在职越三载,凡明得失、正纪纲、辨忠良、击权幸,时人所不敢言,必昧死论列之。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其所存稿,欲敛而焚之,以效古人谨密之义。然念《诗》、《书》所载,从谏而圣君之德也,衮阙而补臣之忠也。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于是存而录之,为上、中、下三卷,命曰《谏垣存稿》,以藏于家。窃志夫上之聪仁大度,自三代汉唐以来虚怀纳谏、甚盛德之主,皆不及。复子孙传而阅之,知直道之无咎,忠教之有迹云。时庆历二年三月十五日,秦亭西斋序。

(注)①掖垣:中央部门。②谠议:公正的议论。③燔:烧。④秦亭西斋:作者自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两上章辞,不 报:报告
B.为上、中、下三卷 厘:整理
C.而使愚不肖者而处之     冒:不顾
D.复子孙传而阅之 俾: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忽而不听也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B.喟然自谓曰    使人复葺南阁子
C.皆不及 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D.冀吾说可行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善于进谏的,既不能太委婉,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露,而要旁征博引,以理服人。
B.作者本想当个地方官,多挣点钱,可朝廷因为谏官缺员,所以不顾他的意愿而提拔他任谏官。
C.作者不满意谏官这个职位,因为担任这个官职,说话要得体,不能沽名钓誉,有时还要冒死进谏。
D.作者本想把自己的奏章都烧了,后来又觉得把他们编辑成书,像《诗经》一样留传后世更有价值。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惟言责之重,非面折廷争之难,盖知体得宜为难。
(2)上宽而可其奏者十八九,卒免重戮,进登掖垣,实前日为诫之力也。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前代谏诤之臣嘉言谠议布在方册使览之者知人主从善之美致治之原若皆削而燔之则后世何法焉?

同类题4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①朱敦儒:两宋之交词人,洛阳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词人避乱南方时。②凤凰城: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凤城。此处指宋都汴京。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凤凰城”原指长安,这里借指北宋都成汴京,“凤凰城破”指“靖康之难”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钗”化用白居易《长恨歌》“钗壁黄金合分钿”一句,借李、杨的悲剧表达了对统治者享乐误国的讽刺。
C.“信音稀”是说在南北交兵、形势险恶的情况下,亲人离散音讯难通,把词中饱受战争苦难的主人公的惨痛心境更推进了一层。
D.“辽海”“玉关”代指遥远的地方,而“梦回”“魂断”写出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想要回归故乡的急切心理。
E. “月解重圆星解聚”用拟人手法,赋予“月”和“星”以人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见人归”形成对比
【小题2】结尾两句“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