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小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 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

【小题1】本学期教材中学过苏轼的名篇   
【小题2】第一句中的“清”字用得极好,试分析其内涵。
【小题3】本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态?请结合诗中的句子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17 09:46: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乃验

苏轼

老去仍栖隔海村,梦中时见作诗孙

天涯已惯逢人日,归路犹欣过鬼门

三策已应思贾让,孤忠终未赦虞翻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作上元。

(注)①庚辰:即元符三年。之前黄河决口,苏轼曾主张用疏的办法使黄河北流,所以说“斯言乃验”“已应”。②本诗原为寄给族孙苏符,即诗中的“作诗孙”。③鬼门:古关名,在今广西北流县西。④贾让:汉治河理论家,提出治河“三策”,主张“疏”。⑤虞翻:三国时吴人,为人正直忠诚,但好饮酒。孙权厌恶他,贬为交州剌史,直到死未召还。作者借以自况。⑥新篘(chōu):指为准备过上元节而新酿的酒。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作者身处与内陆远远隔海相望的村庄,在梦中时常想念自己的族孙。
B.三四两句,说自己远在天涯已经习惯遭逢人日(正月初七),喜过鬼门关回到北方。
C.五六两句,写治水三策已经应验,思念贾让,孙权最终没有赦免孤独忠贞的虞翻。
D.七八两句,写作者典当衣物买河源县大米,新酿美酒,屈指算来可用作过上元节。
【小题2】作者处于怎样的情形之下,怎样的处境?试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日:“我有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子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B.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C.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D.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本义是月圆,后也指望日,指农历的每月十六。
B.“斗”是古代盛酒的器具,《鸿门宴》“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中的“玉斗”就是指玉制的酒器。
C.“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也作“冰夷”。在《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天帝就任命了河伯管理河川。
D.“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他们依教奉行,接受各种戒律,过那种被世俗之人视为清苦寂寞而实际上高标清逸的宗教生活。
【小题3】下面是关于《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赤壁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赤壁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赤壁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赤壁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赤壁赋》以入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赤壁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2)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