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昭君怨”为词牌名。词句以6字句为主,2仄韵,2平韵,音韵和谐,富有变化。 |
B.“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写出梅花的生长环境,营造了冷清、凄凉的气氛。 |
C.词中形容梅花的方式与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相同,词意耐人寻味。 |
D.本词上片侧重写梅花外在特点,下片侧重写梅花内在品质,过渡自然。 |
踏莎行
[宋]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于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小题1】这首词以对句开头,候馆、______________,点明征途;梅残、柳细,点明____________时节。【小题2】词上片中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与李煜《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赏析其异同。
南乡子·集句
苏轼
怅望送春杯(杜牧)。渐老逢春能几回(杜甫)。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刘禹锡)。
吟断望乡台(李商隐)。万里归心独上来(许浑)。景物登临闲始见(杜牧),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注)本词作于被贬黄州期间。【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截取前人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首诗。本词就是截取了五人的诗句合成一首词。 |
B.词的首起两句选取二杜的诗句,点出对酒伤春的意境。怅望着这杯送春之酒,撩起了比酒更浓的伤春之情,又由伤春到伤老。 |
C.“吟断望乡台”一句,写的是苏轼被贬南迁、远离故土后登高远眺,遥望故乡而不断沉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
D.本词末句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反应了苏轼当时心态的一个侧面,君门不可通,故土不可还,他哀感无穷,心若死灰。 |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典出《庄子》。佝偻丈人一心捕蝉,身子静如枯树,手臂凝如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记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在公事之余下围棋的经过,把对弈的感觉写了出来,让任公渐欣赏,“呈”表达尊敬之意。 |
B.典故的运用,表现了下棋过程中奕棋者的投入,棋盘上局面紧张,扣人心弦。 |
C.“尚可持”和“诚甘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
D.尾联用问句作结,是说一向珍惜时间的诗人和对弈者竟然下棋下到了天黑,以至于月落了都不知道。 |
次韵公实雷雨一首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一震静胡烟!
田因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笺帝所,人非大手笔非椽。
(注)①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靖康之变后作有《雷雨》一诗。②胡烟:指金兵南侵。③笺:写给帝王的奏疏。④《晋书·王珣传》记载,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后以大笔如橡指写作大家或其作品。【小题1】前两联是如何抒发诗人情感的?
【小题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赵凤,幽州人也,少以儒学知名。凤好直言而性刚强,素与任圜善。圜为重诲所杀,而诬以谋反。是时,重诲方用事,虽明宗不能诘也,凤独号哭呼重诲曰:“任圜天下义士,岂肯谋反!而公杀之,何以示天下?”重诲惭不能对。有僧游西域,得佛牙以献,明宗以示大臣。凤言:“世传佛牙水火不能伤,请验其真伪。”因以斧斫之,应手而碎。
是时,宫中施物已及数千,因凤碎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秘书少监于峤者,自庄宗时与凤俱为翰林学士,而峤亦讦直敢言,与凤素善。及凤已贵,而峤久不迁,自以材名在凤上而不用,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而峤与邻家争水窦,为安重诲所怒,凤即左迁峤秘书少监。其后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明宗诏彦温等廷诘,具伏其诈,即斩之。后数日,凤奏事中兴殿,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朕已处置之,卿可无问也。”凤曰:“臣所闻者,系国家利害,陛下不可以为闲。”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大臣,国之栋梁柱石也,且重诲起微贱,历艰危,致陛下为中兴主,安可使好人动摇!”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废帝入立,召为太子太保。病足居于家,疾笃,自筮,投蓍而叹日:“吾家世无五十者,又皆穷贼,吾今寿过其数而富贵,复何求哉!”清秦二年卒于家。
(节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
B.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
C.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
D.其后重诲得罪/群臣无敢言者/独凤数言重诲尽忠/明宗以凤为朋党/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
A.明宗,后唐皇帝谥号。中国古代的帝王大多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
B.西域,最早指周朝诸地,在汉代以后是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
C.中兴,通常指国家在经历乱世或衰世之后,重新走上治世乃至盛世之路。 |
D.筮,用蓍草占卜。《诗经.氓》有“尔l尔筮”,“卜”“筮”略有差别。 |
A.赵凤性格刚强,能仗义执言。安重诲杀掉并诬蔑任圜,赵凤的指责让安重诲无言以对。安重诲遭人告发,赵凤又秉公替他说话。 |
B.赵凤具有主见,不肯轻信盲从。有和尚进献所谓“佛牙”,皇帝及许多宫人深信不疑,而赵风用斧头砍斫,验证此乃伪造之物。 |
C.赵凤心胸狭隘,报复他人。赵风和于峤关系本不错,但赵凤身居高位后,于峤愤愤不平。后来赵凤抓住机会,让于峤遭到贬谪。 |
D.赵凤乐观知足,坦然生死。废帝即位后提拔赵凤,赵凤病重不能履职,但他认为自己的寿命和地位已经超过先辈,足可死而无憾。 |
(1)因与萧希甫数非斥时政,尤诋訾凤,凤心衔之,未有以发。
(2)明宗改容谢之曰:“卿言是也。”遂族彦温等三家。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①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①池口:地名,今安徽贵池。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②属玉:水鸟名。③舂锄:水鸟名,即白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参以名理,颇具理趣,写景淡雅而有风致。 |
B.“身闲心苦一舂锄”中这个“苦”字实际是诗人触景生情,而又将情感投射于外物的结果。 |
C.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他由网而联想到鱼,表达了努力仕进、不甘淡泊的心境。 |
D.尾联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本句不同。 |
(3)本诗颈联的用典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及蕴含的情感。
众人
王安石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旦犹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铢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小题1】对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人”许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诗人态度很镇定。 |
B.三四两句用典,巧妙地暗示了自己的处境,委婉地道出了某些贤圣非圣贤的现状,也与尾句相呼应。 |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和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
D.七八两句面对众人的批判,诗人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智伯:人名。【小题1】《资治通鉴》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2】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者,才之帅也 (统帅) |
B.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如果) |
C.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 (任用) |
D.岂特智伯哉 (特别) |
A.因此被考察者大多才能被遮蔽而德行被丢弃 |
B.因此那些考察人才者大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 |
C.这是因为被考察者大多才能被遮蔽而德行被丢弃 |
D.这是因为那些考察人才者大多被人的才能所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 |
【小题5】“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简要说明理由。
夏 日
[宋]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本篇是诗人罢官闲居乡里之作。诗人罢官还乡之后,这是其中之一【小题1】本诗歌的体裁是( )
A.近体诗 | B.古体诗 | C.歌行体 | D.绝句 |
A.浪漫飘逸 | B.清新洒脱 | C.含蓄委婉 | D.沉郁顿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