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 李贺(790-816)
- 《雁门太守行》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请简要概述。
答:
【小题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诗歌从哪些方面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请简要概述。
答:
【小题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南园(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③若个:哪个。④络脑:马笼头。
【小题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同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
【小题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
南园(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①,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②,若个③书生万户侯。
马诗(五)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注)①吴钩:刀名。②凌烟阁:李世民为表彰开国功臣,命人将长孙无忌、魏征等24位功臣之像列于凌烟阁上。③若个:哪个。④络脑:马笼头。
【小题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同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
【小题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请指出并作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释】①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②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天气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③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④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⑤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⑦“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全诗寄情于物,用浪漫主义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
【小题2】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的写法。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释】①桐风:指吹过梧桐叶的秋风。壮士:诗人自称。②衰灯:暗淡的灯光。络纬:虫名,俗称纺织娘,因秋天天气转凉而哀鸣,其声似纺线。③青简:青竹简。一编书:指诗人的一部诗集。竹简书久无人读,蠹虫就在其中生长。④不遣:不让。花虫:蛀蚀器物、书籍的虫子。蠹(dù):蛀蚀。⑤香魂吊书客:指前代诗人的魂魄来慰问诗人。书客:诗人自指。⑥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⑦“恨血”句:《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索、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冷凄悲凉的画面,不是为了抒发悲秋之情,而为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 |
B.首句中的“惊心”说明诗人心里震动强烈。第二句“啼寒索”的“寒”字,既指岁寒,更指听到络纬啼声时的心寒。 |
C.首句中的“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笼罩以下六句;三、四句写诗人面对衰灯,耳听秋声,感慨万端,发出所作诗篇又有谁来赏识的一声叹息。 |
D.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怀:前句说愁思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用语平白;后句又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奋笔直呼。 |
【小题2】请简要赏析本诗尾联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官街鼓①
李 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②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③。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①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种报时的信号。②翠发,黑发,指年轻。
③中国,指京都长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歌最后两句突发异想:天上的神仙也会老死,不死的只有官街鼓,他的鼓声与漏声相继不断,万古长存,从根本上否定追求长生,迷信神仙的愚蠢行为。
【小题2】请赏析诗歌前两句叠词的作用。
官街鼓①
李 贺
晓声隆隆催转日,暮声隆隆呼月出。
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
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从君翠发②芦花色,独共南山守中国③。
几回天上葬神仙,漏声相将无断绝。
【注】①官街鼓,又称“咚咚鼓”,是唐代的一种报时的信号。②翠发,黑发,指年轻。
③中国,指京都长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三、四两句描绘了宫中图景,宫墙内,春天的柳枝由枯转荣,吐出鹅黄的嫩芽,宫中却传出美人死去的消息,极写时光飞逝。 |
B.千年人事灰飞烟灭,就像是被鼓点磓碎的,而“日长白”写出了宇宙永恒存在,与之相比“孝武秦皇”的生命是多么短促可悲。 |
C.“从君翠发芦花色”中的“君”指“孝武秦皇”,人日趋衰老,然而官街鼓永远不老,只有它“独共南山守中国”,这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 |
D.官街鼓报时是唐制,“孝武秦皇”当然“听不得”,而诗中却把鼓声写得自古已有之,而且永不消逝,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讴咏了官街鼓。 |
【小题2】请赏析诗歌前两句叠词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的宫殿。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尾联“屡弹铗”,诗人希望展示政治才能,然而,世事艰难,根本无法实现,加之被迫客居异乡,失意之中又增添几分痛苦。
【小题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代著名的宫殿。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记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诗人希望能像冯谖那样展示政治才能。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
B.首联“日暖南山石”使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感受,“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
C.颔联“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
D.颈联诗人用“四时”、“三年”强调了自己离开家乡和故国的时间之长,在外漂泊的不易,为尾联抒情蓄势。 |
【小题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③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①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一生失意,郁郁而死。②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④齐州:中州,即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
(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2)《李长吉集》引黎简的话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九州二句妙有千古。”请说说最后两句妙在何处。
(3)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梦天
李贺①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②三山③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④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①李贺,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因避父晋肃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一生失意,郁郁而死。②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③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④齐州:中州,即中国,中国古代分为九州。
(1)下列对诗作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本诗与诗人的另一首作品《李凭箜篌引》在体裁上一样,都是古体诗。 |
B.本诗写诗人梦中上天游历月宫的情景,前四句主要写漫游天空,进入月宫之所见,后四句写在月宫看人世的感觉。 |
C.全诗通过对月宫亮丽多姿、绚烂多彩的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神往月宫仙境的主旨。 |
D.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虽是梦,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以幻写真,启发人们这样的道理: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
(3)本诗与《李凭箜篌引》在艺术特色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中唐诗坛上出现的《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以出神入化的描写创设了神奇的音乐境界,堪称千古绝唱。比较这两首学过的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
(1)从表现手法的选择上来看,《琵琶行》主要用______,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是“转轴拨弦”,弹奏时是“低眉信手续续弹”;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______,通过幻想境界的瑰奇,烘托了箜篌奇异美妙的声音。
(2)在表现内容的侧重上来看,《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的。《李凭箜篌引》主要是突出表现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①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②石。
不谒承明庐③,老作平原客④。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⑤,归问时裂帛⑥。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客游
李贺①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②石。
不谒承明庐③,老作平原客④。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⑤,归问时裂帛⑥。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标题“客游 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
【小题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小题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请以此为出发点简要赏析五、六两句。
【小题2】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整首诗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通过对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和自我感受的直接描述,既表达了对李凭演奏技艺的赞赏,也寄托了自己的情思。
【小题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两句用“吴丝”“蜀桐”突出箜篌构造精良、工艺精湛,借箜篌构造精良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
B.诗的前四句虽然交代了弹奏的时间、地点、人物,但却并未按一般的顺序来写,而是先写琴、写声,突出了乐声,有先声夺人之力,“空山凝云”一句,更有以实写虚之妙。 |
C.诗的七、八两句用语平实,说的是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就连皇帝也被乐声打动,突出了箜篌声的高亢嘹亮,李凭弹奏箜篌技艺的高超。 |
D.“梦入”两句,用“老”和“瘦”两个看似干枯的字眼修饰鱼蚊,突出本己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鱼蛟,竟伴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写出了音乐的神奇魅力。 |
【小题2】清人方扶南把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推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请结合五六两句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