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
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唐福昌(今河南宜阳)人。②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③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④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自己“平原客”。⑤弹铗:《战国策》载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弹铗而歌。⑥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标题“客游 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借此诗表达思乡怀人之感。
B.首联写眼前现实,其中“悲满”一句写远行千里内心悲伤,“日暖”一句写眼见日光晒暖石头,增添思乡之情。
C.首联中的“暖”字与“悲”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明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离家是悲伤的,而故乡则永远是温暖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政者,“不谒”表面上表达自己的清高,因此只能作“平原客”其实暗含不被赏识重用、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
E. 尾联的“屡弹铗”意为自己虽然不能返家,却可以像冯谖那样弹唱悲凉慷慨的剑歌,并且还可以“时裂帛”,在忧伤中仍不乏豪放洒脱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的“书”,与本诗尾联中的“裂帛”,都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3-07 09:0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①元和初年,朝廷以避父“晋肃”名讳为理由,剥夺了李贺的科举考试资格,之后诗人创作了这首诗歌。②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③主父:《汉书》载,主父偃擅长纵横之术,游历入关后请人举荐出仕,无果;不久财尽则“诸侯宾客多厌之”。④马周:《旧唐书》载,马周投宿新丰时被旅店主人轻视,仍悠然独酌,后至长安当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贞观五年,马周代替常何条陈二十余事,皆合太宗心意,后被授监察御史。⑤迷魂: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此处指执迷不悟。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构思别致,主客对答,情节性强,先总写劝酒场面,接着写客人表白心怀,于是主人再次劝酒致辞,客人再作回应。
B.“主父”二句使用了主父偃入关后不得任用,资财匮乏,屡遭白眼的典故,客人以之自比,“困不归”寄寓无限愤怒之意。
C.“吾闻”二句使用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投宿新丰的典故,马周当时处境或比主父偃更狼狈,这从“天荒地老无人识”的夸张表达中可推知。
D.“空将”二句引用了马周后来代写条陈,合太宗心意而被提拔的典故,但事实上马周并未“直犯龙颜”,主人如此表述大有言外之意。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石。不谒承明庐,老作平原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小题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