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小题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先以反语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较为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厚。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小题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注) ①故国:故乡。②汾水:汾河,流经太原。
【小题1】颈联“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二句,自显其妙,请简要分析。
【小题2】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李白《越女词(其三)》,回答问题。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注释)耶溪: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南。
诗中的采莲女有什么特点?试作简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至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注)①明星:华山玉女。②卫叔卿:仙人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几句写遥看仙女身着霓裳,手持莲花,凌空飘舞,令人神往。
B.诗人用卫叔卿之典,有暗含自身经历,欲与之驾鸿飞离尘世之意。
C.结尾四句写诗人俯视洛阳大地,豺狼当道,生灵涂炭,心绪急剧变化。
D.全诗表现了诗人鄙视权贵,隐逸求仙,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小题3】(新高考新导向题)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说说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对此欲倒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②云青青兮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边落木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闻舟中弹琵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遂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⑦一夜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林兮层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⑨艰难苦恨霜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商人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写法上是如何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

[注]谢玄晖:谢脁,南齐著名诗人,曾任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在静寂的夜间,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金陵城西楼。“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
B.第三句写俯视,第四句写仰观,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
C.最后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我”与谢脁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
D.这首诗中,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看似信笔挥洒,实则脉络分明,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社补阙范待御

李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睛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小题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诗歌开头两句中“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以“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并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诗人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小题2】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梦游天姥吟留别》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各题。
【小题1】诗人游的是天姥山,却首先谈瀛洲、五岳等山川,有何用意?
【小题2】诗人是如何由现实过渡到梦境,又由梦境过渡到现实的?
【小题3】“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十句诗描写梦中所见的洞天仙境景象,那么诗人所描绘的洞天仙境具有怎样的特点?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样的景象?
【小题4】“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中“惟”“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反映了李白怎样的人生态度?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五、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

李白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

送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注]①严士元,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②阖闾城,今江苏的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小题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送张舍人之江东》的作者善用婉曲,表面写日暮,实际写心寒;表面写江水,实际写相思。
B.从《送严士元》首句中的“倚棹”二字,我们可以知道诗人与朋友是偶然相遇,稍作停留,这两个字可以让我们想象二人在岸上携手谈笑之景。
C.《送严士元》中诗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使得景物富有层次感。
D.两首诗都善于借景抒情,沧波、明月、细雨、闲花、斜日、绿草等自然景物,都融入了诗人的深情厚谊。
【小题2】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有不同,试以两诗的尾联为例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