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宿武陵即事
孟浩然①
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似空虚。
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人物是秦余②。
【注】①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但仕途困顿。②人物是秦余: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典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川暗夕阳尽”以景物的光影变幻,写出了诗人置身暮色中的迟暮之感。 |
B.“潭影似空虚”则表现诗人对夜色中深潭倒影天光的独特感受。 |
C.夜猿的啼声与望去深不可测的潭水表现出武陵之夜的壮阔美好。 |
D.颈联写诗人吹灭蜡烛在夜色里就枕安眠,耳畔传来渔夫的阵阵歌声。 |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草书屏风
(唐)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注)怀素,唐代书法家,曾师事张旭、颜真卿等著名书法大师,以狂草著名。【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表达出诗人看到怀素草书屏风之后惊喜的感情,以询问句陡起,好像在问屏风主人“您从哪里得到怀素的草书屏风啊”。 |
B.“踪”,踪迹。用“踪”说明他平素就对怀素去过哪里极为留心和熟悉,所以知道怀素来过屏风的主人家里。 |
C.“尘色染”有两层意思,一是墨迹流传已久,古色古香,显得十分珍贵;二是字幅浸染尘色,有些斑驳,爱惜中流露出惋惜之意。 |
D.从“墨痕浓”三字中,仍然满含着诗人的惊喜爱惜之情。这里一个“浓”字,生动地描述出怀素草书中那种笔酣墨饱、痛快淋漓的特色。 |
①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大为岐王之所眷重。
②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①,令以九皋为解头②。维方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楚者。所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③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维曰:“谨奉命。”岐王则出锦绣衣服,鲜华奇异,遣维衣之: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岐王入曰:“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即令张筵。诸伶旅进。维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立于前行。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即令独奏新曲,声调哀切,满座动容。公主自询曰:‘此曲何名?”维起曰:“号《郁轮袍》。”公主大奇之。岐王曰:“此生非止音律,至于词学.无出其右。”公主尤异之,则曰:“子有所为文乎?”维即出献怀中诗卷。公主览读,惊骇曰:“皆我素所诵习者。常谓古人佳作,乃子之为乎?”因令更衣,升之客右。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岐王因曰:“若使京兆今年得此生为解头,诚为国华矣。”,公主乃曰:“何不遣其应举?”岐王曰:“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公主曰:“何预儿事,本为他人所托。”顾谓维曰:“子诚取解,当为子力。”维起谦谢。
④公主则召试官至第,遣宫婢传教。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
(选自薛用弱《集异记》)
(注释)①“为其致公主”句:公主:指太平公主,唐高宗的女儿,当时她声势显赫。是岐王的长辈。邑司:为公主掌管地租、财物的官员。京兆试官:京城的主考官员。②解头:即解元。唐朝时科举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主顾之,谓岐王曰:“斯何人哉?”答曰:“知音者也。”(____)
(2)皆我素所诵习者。(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王维右丞,年未弱冠,文章得名。(男子十五、六岁) |
B.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书信) |
C.仍令赍琵琶,同至公主之第。(赏赐) |
D.承贵主出内,故携酒乐奉燕。(同“宴”,宴请) |
A.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
C.子有所为文乎?/吾从板门外相为应答…… |
D.因令更衣,升之客右。/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
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千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小题5】文章结尾说“维遂作解头而一举登第矣”。根据文意,分条陈述王维登第的原因。
(1)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6)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7) 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
(8)___________,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
韩 愈①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和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 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④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张十一,名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②筼筜(yúndāng),竹名,生长于水边。③“踯躅”即羊踯躅花,花红黄色,可供观赏。④炎瘅,炎热的瘅气。
【小题1】下面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喧闹热烈的氛围。 |
B.前四句描写景物上,运用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
C.“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瘅送生涯。”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瘅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
D.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 |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②。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③。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②亭午:正午,中午。③期(qī):约会。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是纯粹的客观描写。 |
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 |
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 |
D.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 |
【小题2】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本诗中“乐忧”的理解。
(1) 《使至塞上》中王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雄奇壮美的塞外风光,其中 “______,____”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将士们出其不意袭击敌人,于苦寒中不惮危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一诗中直接描写剑阁险要地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对 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②,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③。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②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③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
A.首联“多”字写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独”字写出了自己悲凉的处境。 |
B.颔联通过“乱云”“薄暮”“急雪”等景物写自己的愁苦,情景交融。 |
C.颈联“瓢弃樽无绿”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 |
D.颈联“炉存火似红”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之景,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A.《祝福》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为主角,把人物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里,通过对祥林嫂的塑造,为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提出强烈的控诉。 |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诗九百九十余首。其诗风格飘逸、豪放。 |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文章中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流弊和余毒。 |
D.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唐代动乱的现实,揭示了人民的痛苦生活,称为“诗史”。在艺术上,为古代诗歌开辟了现实主义广阔道路,创建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
⑴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⑵杜甫在《登高》诗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⑶李商隐《锦瑟》中,诗人从“追梦”中醒来,知道那梦已经远去,并且当时就不太分明,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