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注]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此诗作于开成二年(837),作者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
B.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这里的“闲”是怡养天性的悠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
C.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
D.这首诗题为“闲饮”,表面上抒写解囊沽酒、豪爽痛饮的旷达与闲适,深藏的却是闲而不适、醉而不能忘忧的复杂情感。
【小题2】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一平视,一仰视,写出了作者初到岳阳时的感官印象,即水泽千里,山城高耸。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盏;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杜甫十分重视炼字,在本诗中也是如此,比如颔联中的“翻”“洒”就是炼字的典范。
D.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致。首联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小题2】《泊岳阳楼下》与《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古代诗歌阅读。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小题1】下列对本诗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年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小题2】杜甫《春望》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诗中的“书”指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诗作于淮阴。诗人此时离开广陵,沿运河北上至淮阴,的要渡淮河西行。
【小题1】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歌主旨的词语。
【小题2】找出对该诗理解正确的一项。
A.“渡”字语带双关,既指眼前渡河,又喻指人生之途。
B.第二联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渲染了孤寂凄迷的氛围。
C.“楚雨”一词化用“巫山云雨”的典故,表达美好理想。
D.“宿昔容鬟改”运用夸张手法,形容一夜之间容颜衰老。
【小题3】赏析尾联中“独鸟”的表达效果。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愁坐:含忧默坐。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书空: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小题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桂州腊夜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1,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2,辛苦向天涯。

[注]1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到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2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3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除夕守岁,诗人直坐到三更已尽。“尽“赊”二字表现出作者浓重悠长的乡思和离家万里的处境。
B.颔联乃诗人于忧愁之中凄然入睡,梦回故园所见之景。思乡情重,诗人在梦中甚至听见寒夜里雪落竹丛之声。
C.诗歌的最后一联与首联相呼应,点出诗人宦游在外,归途漫漫,岁暮不得归的原因,并以此收束全诗。
D.这首诗写了除夕之夜诗人由坐至睡、由睡至梦、由梦至醒的过程,辅以环境气氛的渲染,呈现出隽永含蓄、深情绵邈的艺术风格。
【小题2】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卬,字云驹。少机悟,关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邵又与印父子彰交游,尝谓子彰曰:“吾以御老蚌遂出明珠,意欲为群拜纪(主)可乎?”由是名誉日高,儒雅搢绅,尤所推许。起家员外散骑侍郎,历文襄大将军主薄,中书舍人,兼中书侍郎,以本职兼太子洗马。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卬每兼官燕接,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卬母魏上庸公主,初封蓝田,高明妇人也,甚有志操。卬昆季六人,并主所生。故邢邵常谓人云:“蓝田生玉,固不虚矣。”主教训诸子,皆禀义方。虽创巨痛深,出于天性,然动依礼度,亦母氏之训焉。卬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服竟当袭,不忍嗣候。

天保初,常山王荐卬器干,文宣面授给事黄门侍郎,迁吏部郎中。上洛王思宗为清都尹,辟为邑中正,食贝丘县干。遭母丧,哀慕毁悴,殆不胜丧,至沉笃,顿昧伏枕。又感风疾。第五弟搏遇疾临终,谓其兄弟曰:“大兄虺病如此,性至慈爱,搏之死日,必不得使大兄知之,哭泣声必不可闻彻,致有感恸。”家人至于祖载,方始告之。卬闻而悲痛,一恸便绝,年四十八。卬自在朝,笃慎固密,不说人短,不伐已长,言论清远,有人伦鉴裁,朝野甚悲惜之。赠卫将军、青州刺史,谥日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于世。齐之效庙诸歌,多印所制。子乂嗣,袭爵始平候。

(选自《北齐书.陆印传》)

[注]群拜纪,即“纪群之交”。纪、群皆为人名,陈纪是陈群的父亲。比喻累世之交情。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B.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C.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D.除中书侍郎/修国史/以父忧去职/居丧尽礼/哀毁骨立/诏以本官起/文襄时镇邺/嘉其至行/亲诣门以慰勉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搢绅,“绅”是指士大夫腰间束的大带。“搢神”是把笏板插在大带间,后成为士大夫的代称。
B.蓝田,地名。此地盛产美玉,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许多古籍中都有蓝田产美玉的记载。
C.昆季,弟兄。幼为昆,长为季。我国古代常用“昆季”“昆仲”“昆玉”:“手足”等来指称兄弟。
D.袭爵,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一般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其原有爵位,其他继承人则不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卬聪明好学,受到推崇。他对“五经”大多能通晓大义,善于写文章,不仅被邢邵赏识,当时的很多懦者与官员也很推崇他。
B.陆卬遭受母丧,忧伤过度。母亲逝世时,陆印哀伤过度,十分憔悴,几乎不能承受丧事,病势极其沉重,困顿昏迷伏于枕上。
C.陆卬性格慈爱,重兄弟情。他的第五个弟弟陆搏病死,家人立即将消息告诉他,他听说后悲伤得不能自己,以至于哀痛而死。
D.陆卬为人宽厚,谨言慎行。他在朝中严谨小心,不说人家的短处,不夸耀自己的长处,言谈清明高远,死后朝野之人都很悲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帝席赋诗,卬必先成,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
(2)卬兄弟相率庐于墓侧,负土成坟,朝廷深所嗟尚。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公无渡河

李白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

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

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箜篌所悲竟不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写黄河西来,咆哮奔腾,而“触龙门”,又有“鲤鱼跳龙门”之意,意在表明作者心中的宏图壮志。
B.从远古河害到滔天洪水的平治,诗人发挥无穷的想象,写了“大禹治水”的典故,洪水得治,却留下“茫然风沙”。
C.诗歌的下一节,诗人痛诉狂叟溺死波浪,流浮东海,终于作了巨若“雪山”的鲸齿冤魂,此处用了夸张手法。
D.诗歌最后,诗人一变双行之体,只写了孤单的一句“箜篌所悲竟不还”,便掷笔而叹,其悲不忍卒“写”。
【小题2】李诗比课文中出现过的《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更具悲剧色彩,请简要分析体现在哪里。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持取(____________) (2)能起(____________) 
(3)又不(____________) (4)亦以矣(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加点字与“以厚其室”的“厚”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驼者其上 (《治驼》)B.里人其义 (《慕名失实》)
C.有泉D.吾千钱   (《哀溺》)
【小题3】与“又持取如故”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何为为我擒 (《多多益善》)B.而攻坚者莫之能胜
C.有穴窈然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2)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小题5】分析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昔在有隋,统一寰宇,甲兵强盛,风行万里,威动殊俗。一旦举而弃之,尽为他人所有。彼炀帝岂恶天下之治安,不欲社稷之长久,故行桀纣,以就灭亡哉?盖恃其富强,不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以自奉。采域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宇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外示威重,内多险忌。谗邪者必受其福,忠正者莫保其生。上下相蒙,君臣道隔。人不堪命,率土分崩,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灭,为天下之笑,深可痛矣!

——魏征《论时政疏·第一疏》

愿当今之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若能思其所以危,则安矣;思其所以乱,则治矣;思其所以亡,则存矣。知存亡之所在,节嗜欲以从人。省畋游之娱,息靡丽之作。罢不急之务,慎偏听之怒。近忠厚,远便佞。杜悦耳之邪说,甘苦口之忠言。去易进之人,贱难得之货。采尧舜之诽谤,追禹汤之罪己。惜十家之产,顺百姓之心。近取诸身,恕以待物。思劳谦以受益,不自满以招损。有动则庶类以和,出言则千里斯应。超上德于前载,树风声于后昆。圣哲之宏规,帝王之盛业,能事斯毕,在乎慎守而已。

——魏征《论时政疏·第三疏》

【小题1】解释甲文中划线的字词。
①威动殊俗    ②不后患
【小题2】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3】魏征认为隋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甲文中的原文语句作答。
【小题4】魏征认为成就帝王之业应该怎样做?请根据乙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述,至少写出3条。
【小题5】上文中,魏征借隋亡的教训劝谏当朝统治者。在我们学习过的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作品中,也有一些作者,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向统治阶级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想法和意见。请举出一篇课文,加以分析说明。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