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宋代民歌

施耐庵《水浒传》(注)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注)《水浒传》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中杨志押送生辰纲行至黄泥冈时,白日鼠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后两句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有着内在的联系,一方是祈求下雨:一方却“犹恐春阴”,两种场面形成鲜明对照。
B.宋代民歌从不同的侧面渲染天气的炎热,为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口渴思饮,终于落入吴用所设计的圈套作铺垫。
C.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在春日大早之时,农人与豪门贵族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和不同的心理活动。
D.这两首诗歌都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讽刺了富贵人家不知民生疾苦。
【小题2】前人点评李诗“有《三百篇》遗意”,请从诗歌主旨和表现手法角度分析李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0-26 01:0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东海郡开国公徐公行状

李翱

公讳申,字维降,东海剡人。永泰元年,寄籍京兆府。举进士,初巡官于江西,后选授洪州大都督府长史。时刺史嗣曹王举江西兵讨李希烈,故以长史行刺史事,任职有成,曹王荐之,迁韶州刺史。

四十余年,刺史相循居于县城,州城与公田三百顷皆为墟,县令、丞、尉杂处民屋。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不假牛犁者,三分与二。田久不理,草根腐,地增肥,又连遇宜岁,得粟比余田亩盈若干,凡积粟三万斛。将复筑室于州故城,令百工之伎以其艺来者,与粟有差。刺史临视给与,吏无所行其私。应募者数千人,未十旬而城郭、室屋建立如初。刺史以官属迁于新城,县令之下各返其室。创六驿,新大市,器用皆具。曲江县五百人以状诣观察使,请作碑立生祠公自陈所为不足述,乃刺史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观察使嘉其让,迁合州刺史。其始来也,韶之人户仅七千,凡六年,倍其初之数,又盈四千户焉。

贞元十七年,里盗,通蛮夷道,责土贡。大首领黄氏帅其属,纳质供赋。黄氏、周氏、韦氏、侬氏皆群盗也,黄氏之族最强,盘亘十数州。周、韦氏之不附之也,率群黄之兵以攻之,而逐诸海,群盗皆服。于是十三部二十九州之蛮宁息,无寇害。

元和元年,诏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封东海郡开国公。诏书未至,有疾薨于位。凡三佐藩屏之臣,五为刺史,一为经略使,一为节度观察使,阶累升为金紫光禄大夫,爵超进为开国公,官迁为礼部尚书。其事业皆足以传示后嗣,为子孙法。享年七十。

(选自《李文公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初巡官于江西    辟:征召
B.观察使嘉其,迁合州刺史    让:谦让
C.里盗,通蛮夷道,责土贡   诘:追问
D.官迁为礼部尚书    亟:屡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寄籍:指离开原籍而在寄居地落户。徐公本是东海郡剡县人,后来才在京兆府落户。
B.长史:古代官名,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但徐公所任的大都督府长史则地位比较高。
C.生祠: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曲江百姓请建生祠可看出他们对徐公的爱戴。
D.纳质:古代臣民或藩属向朝廷交纳财物。大首领黄氏率众纳质表明了他们的臣服之心。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乃募百姓能以力耕公田者,假之牛犁、粟种与食,所收其半与之。
②公自陈所为不足述,乃刺史职宜如此,何足多者,不愿以小事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