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
【小题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中的“清秋”与“独宿”
B.第三、四句中的“角声”与“月色”
C.第五、六句中的“音书绝”与“行路难”
D.第七、八句中的“已忍”与“强移”
【小题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诗人在清秋时节,独宿幕府,环境清寒,感到清冷。
B.“中天月色”一句写月上中天,月色动人,但无人与诗人共赏。
C.第五句中“风尘”与“大漠风尘日色昏”中“风尘”意思相同。
D.“强移栖息一枝安”喻指自己像鸟一样有了栖息地而暂得安稳。
【小题3】“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两句动静结合,下列诗句运用此手法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小题4】这首诗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深夜咏怀之作,请比较它们表达情感的异同。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杜甫《登高》回答①②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对诗中词语理解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渚”是江中的小块陆地,“鸟飞回”是鸟在风中飞舞盘旋的样子。
B.颔联中的“落木”是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模拟出树叶摇落的声音。
C.颈联的“作客”是离开家,寄居在别处的意思,“百年”指作者的一生经历。
D.尾联的“苦恨”不是痛苦仇恨,而是深恨,“潦倒”是衰颓失意的样子。
②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此背景下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小题1】与柳宗元同属中唐的诗人是( )。
A.李商隐
B.杜甫
C.杨炯
D.白居易
【小题2】下列诗句与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感物起兴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小题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晚晴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小题1】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__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
【小题2】以下对于杜甫《晚晴》一诗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晴》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押韵的字分别是“归”、“飞”、“肥”、“微”。
B.《晚晴》第一第二句细腻地描绘出了雨后斜阳返照、天空清爽澄澈的景象。
C.《晚晴》第三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雨后彩虹当空,雨点飘飞的情状。
D.《晚晴》最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眼前的景色,不忍归去的欣然忘我之情。
【小题3】后人评价“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两句寄意深远,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古文阅读。

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①,不能自出,乃以干②诸公贵人,借助声势。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上初即位,以四科③募天下士。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立谢客。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一旦载妻子入阌乡④南山不顾。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诺,许白翁。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⑤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行其谋。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取材于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注释:①资地:资袼、地位。②干:干谒,即有所求而请见。③四科:指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 科、达于吏理可使从政科、军谋宏远堪任捋帅科。④阌(wén)乡:今河南灵宝。⑤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文凭。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中第,益.     此非孟德之于周郎者乎
B.立客    阿母媒人
C.不可强起 还.望旧乡
D.以女王氏 夫人之相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困无资地 当其欣所遇
B.四科募天下士    犹不能不之兴怀
C.自阿衡、太师    其破荆州
D.选,即官人 不出,火
【小题3】在下列语句中,找出补充成分与文意不符合的一项是
A.即遣使(而)钩致B.君随(以)往C.臾医(于)京师D.我袖(之)以往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适一开始希望依靠他人的力量出仕,于是求见达官贵人希望得到推荐,却被拒之门外。
B.王适与李将军一见面便话语投机,后又因他拒绝了卢从史的邀请,更加得到李将军的优待。
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两次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
D.王适听从媒人的主意准备了像文凭一样粗的书轴,媒人将书轴藏在袖中,助王适娶到侯翁之女。
【小题5】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小题6】文章第三段中王适自称“天下奇男子”,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适“奇”的表现。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友人论为文书

柳宗元

古今文章为难,足下知其所以难乎?非谓比兴不足,恢拓之不远,钻砺之不工,颇颣之不除也。得之为难,知之愈难耳。

苟或得其高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且自孔氏以来,兹道大阐。家人励,刓精竭虑者,几千年矣。其间耗费简札,役用心神者,可数乎?登文章之篆,波及后代,越不过数十人耳!其余谁不欲争裂绮绣,互攀日月,高视于万物之中,雄峙于百代之下乎?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故日得之为难。

嗟乎!道之显晦,幸不幸系焉;谈之辩讷,升降系焉;鉴之颇正,好恶系焉;交之广狭,屈伸系焉。则彼卓然自得以奋其间者,合乎否乎?是未可知也。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扬雄没而《法言》大兴,马迁生而《史记》末振。彼之二才,且犹若是,况乎未甚闻著者哉!固有文不传于后祀,声遂绝于天下者矣。故曰知之愈难。

而为文之士亦多渔猎前作,戕贼文史,抉其意,抽其华,置齿牙间,遇事蜂起,金声玉耀,诳聋瞽之人,一时之声。虽终沦弃,而其夺朱乱雅,为害已甚。是其所以难也。

间闻足下欲观仆文章,退发囊笥,编其芜秽,心悸气动,交于胸中,未知孰胜,故久滞不往也。今往仆所著赋、颂、碑、碣、文、记、议、论、书、序之文,凡四十八篇,合为一通,想令治书苍头吟讽之也。击辕拊缶,必有所择,顾鉴视其何如耳,还一字示褒贬焉。

(注)①颣(1èi):毛病、缺点②刓(wán)精:削损精力。③纵臾:从容、自信的样子。④治书苍头:管理书籍的奴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今文章难   号:宜称
B.家人励 修:修养
C.戕贼文史 戕贼;损害
D.一时之声 徼:获取
【小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比兴不足 即患秦兵
B.可数乎 皆出于此乎
C.久滞不往也   或百步后止
D.还一字示褒贬焉 卒吾郡之发愤一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一设问领起,发人深思。对于“古今号文章为难”的原因,回答因人而异,作者撇开人们常见的难点不谈,提出“得之为难,知之愈难”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认为“为文之士”容易为细疵微瑕所挫和因为成功的几率太小而心灰意冷、中途放弃是“得之为难”的两个原因。
C.文章第三段从正面分析“知之愈难”的原因,作者用扬雄和司马迁两个例子证明“为文之士”的成功要具备际遇好、官位高、交际广的条件。
D.文章第四段从反面论证“知之愈难”的道理,少数“为文之士”剽窃他人作品,断章取义,1众。欺骗大众,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使得真正的高明之作不被人认可。
【小题4】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苟或得其髙朗探其深赜虽有芜败则为日月之蚀也大圭之瑕也曷足伤其明黜其宝哉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皆纵臾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2)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唐)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小题1】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与____________合称“王孟”。他们的诗大多以描写_________为主要内容。
【小题2】诗中  一词与标题中“晚春”二字相照应。
【小题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小题4】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依据画线句,合理想象,作两段不同的景色描写(各30字以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落日

杜甫

落日在帘钩,溪边春事幽。

芳菲缘岸圃,樵爨倚滩舟。

啅雀争枝坠,飞虫满院游。

浊醪谁造汝,一酌散千愁。

注:本诗为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落日在帘钩”写出诗人眼中所触之景,既显自然巧妙,又不失雄健之意。
B.“溪边春事幽”不但写明了时令与环境,更点出了下联中画面中的神韵“幽”。
C.颔联中“缘”字与“花径不曾缘客扫”中的“缘”字相同,都是“因为”之意。
D.“飞虫满院游”表面写草堂院中满是飞虫,也隐隐地写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烦忧。
【小题2】杜甫所作的诗中多次写到了“酒”。下列诗句中诗人饮酒的用意与本诗尾联最接近的一项是
A.步履深林晚,开樽独酌迟。(《独酌》)
B.把酒从衣湿,吟诗信杖扶。(《徐步》)
C.草堂樽酒在,幸得过清朝。(《朝雨》)
D.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可惜》)
【小题3】“啅”字有两解:一解通“啄”;一解拟鸟鸣声,音(照zhào)。你认为在本诗中取哪种解释为好?请结合诗歌分析作答。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题弟侄书堂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札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①这是一首题壁诗,是杜荀鹤咏其侄子读书之处而作。作此诗时,恰逢黄巾军起义,战火纷飞。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何事”反问,表明侄子虽然未能入仕显达,却一直谨守礼道,作者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此联中两个“穷”字的意义不同。
B.颔联运用反衬手法,借家乡战乱来反衬侄子守礼修为、品格高洁、卓然突出的形象。而此联后一句又与首联关合,与“何事”之句映照。
C.尾联出语警策,情意深重。作者劝诫勉励侄子要珍惜时光,勤苦学习会终身受用同时,这也是作者总结人生经验的肺腑之言。
D.这首诗在语言上平易浅近,质朴自然。没有一个难解字句,毫无半点雕琢痕迹,却摄取了弟侄独特的风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题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两个具体画面,精妙蕴藉,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望。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满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矛盾心理。
【小题2】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