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①元和十年三月,因“永贞革新”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②乱飐(zhǎn):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小题1】与柳宗元同属中唐的诗人是( )。
A.李商隐
B.杜甫
C.杨炯
D.白居易
【小题2】下列诗句与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感物起兴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B.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小题3】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9-27 12:43: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行,漫漫而游。日与其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节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上高山(弟子)
B.到则草而坐(拨开)
C.萦青缭白,外与天(交会)
D.引满酌,颓然就醉(酒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郯子
B.则施施行 倚歌和之
C.高下之势 可怪也与
D.游是乎始 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语约义丰。
B.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
C.文章以西山之美好反衬了现实的黑暗,借西山之游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憾和对现实丑恶的批判及无奈之情。
D.这篇游记语言清丽,结构完整,景和情融为一体,写景重在写意,抒情深沉含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选自《段太尉逸事状》)

【小题1】对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督益急    责:责骂     B. 垂死,来庭中    舆:车马
C. 取骑马卖,谷代偿  市:卖 D. 一夕自死 恨:羞悔,遗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熟,归我半 人饥死,而必得谷
B. 岁大旱,野无草,农告谌 且饥死,无偿,即告太尉
C.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   段公,仁信大人
D. 人且饥死,必得谷   段公,仁信大人也,汝不知敬
【小题3】下面的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段秀实任营田官时,上司焦令谌不顾天灾,依然勒索田租,伤天害理。
B. 段秀实不畏权力,判状时以严厉的语言直斥焦令谌,令焦令谌非常愤怒。
C. 段秀实以自己体察百姓疾苦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上司,柔中有刚,处理方法得体。
D. 段秀实卖马市谷代农偿租,反映了他仁义爱民的高尚品德。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①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②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2)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不同的一项是______
A.他植者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曰爱之,其实害之
B.官命促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C.故吾不其长而已/虽曰爱之,其实
D.有橐驼者/则与吾业者其亦有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3】第四段说“以子之道,移之官理”,那么文中最能概括郭橐驼种树之道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在文中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选(___)句,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名为人物传记,实际是一则_______________。它借由郭橐驼介绍种树之道,展开类比联想,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