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琵琶行》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浔阳江头夜送客”把人物、地点、事件和时间都作了概括介绍。
B.“枫叶”“荻花”“江月”等意象渲染了诗人送客时的落寞伤感。
C.通过“主人忘归客不发”的正面描写,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D.选文的语言通俗却有强烈的感染力,虽是叙事却有高度的概括性。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以振奋。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而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东都送郑处诲校书归上都建[注]

杜牧

悠悠渠水清,雨霁洛阳城。

槿堕初开艳,蝉闻第一声。

故人容易去,白发等闲生。

此别无多语,期君晦盛名。

[注]太和九年,杜牧被授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八月赴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此诗作于他到洛阳上任后的第二年。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上都:今陕西西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明送别地点、对象及其归处,首联扣题交代送友的地点与环境。
B.“悠悠”清”写出渠水之绵长、清澈,“雨霁”点出雨后洛阳城风景的宜人。
C.颔联中“初”“第一”呼应“霁”字,突出景之清丽,表达了诗人归隐之念想。
D.颔联分别从视觉与听觉角度写景,叶落、花开、蝉声点出时序变换,为颈联伏笔。
【小题2】诗的颈联、尾联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西京,长安。②牙璋,古代发兵所用兵符。③凤阙,代指都城长安。④铁骑,穿铁甲的骑兵,这里指精强的骑兵。⑤百夫长,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小题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边防有变,以“照西京”来渲染边情之紧急,由此也激发出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
B.颔联以“牙璋”“凤阙”与“铁骑”“龙城”分别照应,写出了受命出征转战沙场的气势。
C.颈联夸张地表现了出征将士的视听感受,刻画出风雪中同敌人英勇搏斗场面的悲壮激烈。
D.尾联用“宁为”“胜作”明志,抒发了只要国家需要、愿意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小题2】有人说唐诗“重气象”,其中有一点就是指唐诗创作题材广泛,境界开阔。请结合这首诗说说其在“重气象”方面有些什么体现。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秦州杂诗(其十七)

杜甫

边秋阴易久,不复辨晨光

檐雨乱淋幔,山云低度墙。

鸬鹉窥浅井,蚯蚓上深堂

车马何萧索,门前百草长。

注:①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流落到秦州。其间,他先后写了二十首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②窥井:求食。③深堂:内堂,屋宇深处的厅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边”指秦州,这两句诗是说秦州秋日因久雨而给人阴沉昏暗之感。
B.用“乱”字写檐下雨水乱溅、淋湿帐幔,暗写风向不定,寄寓飘摇之感。
C.用“度”字来写山头乌云急速行进的状态,暗示此地很快就能雨过天晴。
D.尾联使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深刻表现诗人境遇的凄冷,而又含蓄隽永。
【小题2】请从明写暗写角度对诗歌怎样写雨进行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酬王维春夜竹亭赠别

王维   钱起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山月随客来,主人兴不浅。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今宵竹林下,谁觉花源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惆怅曙莺啼,孤云还绝巘

(注)①钱少府:指诗人钱起,时任蓝田尉。蓝田:地名,近长安,王维在蓝田有辋川别业,第三句“山中”即指此处。②蕨:一种野菜。轩冕: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这里借指官位爵禄。③巘:yǎn,山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两句描写春天的夜晚一片生机盎然,富有动态美。
B.王诗六句,依次写了现在、过去、未来,时空转换自然,作者情感也寄寓其中。
C.题目中“酬”字表明钱诗是对王诗的应答,两首诗内容相关,所押的韵也相同。
D.“谁觉花源远”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今宵竹林下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恬适安宁。
【小题2】钱诗“山月随客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山月”具有了人的行为和感情,明月“随”客人赴约,更助主人“兴不浅”。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B.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园乐》)
C.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杜牧《金谷园》)
D.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小题3】两首诗都写了春夜相聚时的景象以及对此的喜爱,但也有不同点,请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不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吊古伤今之作,慨叹历史兴亡变化,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声。
B.首联即景生情,古台之上,草木凋零,也使身在他乡的诗人怀念起故乡。
C.颈联有声有色,夕阳为旧垒增添了一抹亮色,磬声使空林多了一丝生气。
D.尾联抒情,诗人感伤于世事沧桑,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中仍独自流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起兴的手法,落木萧萧,鸿雁南飞,萧瑟之秋引发了悲哀之情。
B.颔联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能体味到诗人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C.颈联将思乡情一泻无余,遥看孤帆远去,自己却无法一同前往,思乡更甚。
D.“迷津”这一典故有关隐士长沮和桀溺,表现出诗人远离尘俗的决然之意。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小题1】下面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冬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古代中国的节日。
B.思家,是羁旅愁思的一种,也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主题。
C.白居易,盛唐时期的代表性作家,《春晓》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
D.驿,即“驿站”,过去指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
【小题2】诗人是如何来表达自己“思家”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节自《阿房宫赋》)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_____
A.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秦爱纷奢,人亦其家
C.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奈何取之尽锱铢,之如泥沙
(2)下列文言句子中,与“秦人不暇自哀”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_____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何后之有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